8月23日,《東莞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禁止生產加工食品目錄》正式出臺。根據目錄,東莞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將被禁止生產32類食品,如部分糧食加工品、肉制品、餅干、糖果、水產制品、糕點等。
不過,由于瀨(河)粉、道滘肉丸、蛋卷、花生糖、芝麻糖等為東莞本土傳統特色食品,考慮到大眾的需求,此次目錄并沒有禁止,小作坊取得了“豁免權”。
禁止目錄是否會影響到市場供應,取得“豁免權”的傳統食品安全性如何保證?對此,主管部門和業內人士表示,相關法規將對食品小作坊進行更為全面的監管,而引導其進行升級改造、業態轉型將是今后的方向。
南方日報記者 歐雅琴 方鎮彬
嘉賓:
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梁少華
長安鎮潮州精菜館老板 陳志東
A 傳統食品監管“沒有例外”
南方日報:在我們身邊,可以說遍布著各類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在帶來特色美味、滿足市民口腹之欲的同時,也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點所在。在新的目錄出臺后,雖然傳統食品取得“豁免權”,但也讓人擔心,這一類小作坊如何進行監管?
陳志東:感覺傳統食品的小作坊與家庭廚房并沒有本質區別,比如說生產加工規模小、環境衛生條件較差、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同時因為數量多、分布廣,很難對它們進行常態化、精細化的監管。
不過,小作坊生產加工傳統美食又有很強的市場需求,東莞的很多民間美食,銷售地域范圍雖然不大,但是卻很受周邊居民的歡迎。對這一塊,即使有少數不合格產品出現,也不能將整個行業與假冒偽劣畫上等號。如何管理這些食品生產者,不僅事關食品消費,也關系著民生就業和社會穩定。
梁少華:所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產場所,從業人員較少,生產加工規模小,生產條件和工藝技術簡單,生產加工傳統、特色食品的生產經營者。在東莞,全市基本符合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范疇的約為199家,主要分布在肉制品和豆制品等領域。
對于傳統特色食品來說,即使是小作坊,依然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這包括各種地方和行業標準。而且,小作坊生產加工的前提是,它必須有經營許可證。因此,一家小作坊的準入、產品標準、生產過程都是受到監督的,即使是傳統食品也不例外。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與其他食品生產企業的區別就在于,由于人少、規模小、工藝簡單,小作坊的準入條件相對來說也比較低,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此次放開傳統特色食品,主要是考慮到滿足市場供應的需求。例如東莞目前有100多家企業生產臘腸,現代化的生產模式能滿足市場需求,就將臘腸列入了禁止目錄中。
B 入禁止目錄促轉型升級
南方日報:進入禁止目錄的包括32類食品,涉及的領域也很多,對于這些行業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來說,今后該如何發展?
陳志東:我在長安經營一家餐飲店。平時,我的店面也會自己生產加工產品賣給客人,回頭客非常多。
禁止目錄的出臺,對許多小作坊,應該是存在一定沖擊的。首先,傳統的銷售收入將大幅減少,畢竟供外帶的制成品賣得快,比方說一些香鹵魚罐頭,還有一些真空包裝的加工肉制品等;其次,這些規定全部實行后,店里部分由外來小作坊提供的食品,可能得重新尋找廠家購買,這個過程費時費力。
由于政策剛出臺,我接觸到的很多同行還不太了解這個信息,如果一禁了之,應該都會擔憂出路的問題。
梁少華:小作坊的準入條件低,這表明其仍有提升的空間,需要升級改造。接下來,我們準備對全市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進行統一的培訓,包括在禁止目錄和不在禁止目錄的,引導它們向其他的業態轉型。
從轉變的方向來看,在禁止目錄的食品小作坊可以改變為餐飲企業,或者說“前店后廠”的形式。當然,這樣一來它的產品銷售就有了限制。因為根據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食品不得在網上銷售,向商場超市、集體食堂和大型餐飲服務企業銷售生產的食品,應當提供登記證和食品檢驗合格證明文件。
另外一種就是小作坊的升級,成為食品生產企業,進行規模化、工業化的生產。
除了這幾個方向,如果在禁止目錄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不能順利轉型,那么就只能停止生產了。
C 希望做法更人性化
南方日報:對于消費者來說,面對禁止目錄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擔憂享受不到很多美味。此前在聽證時,也有一些代表認為禁止的目錄太多會影響日常生活,包括采購、商貿、就業。如何才能讓小作坊做到食品安全和商業利益兩者兼得?
梁少華:現在政策剛發布,是否宣傳到每家每戶,這還很難說做到了。所以,我們將舉行全市的培訓會,告訴小作坊如何轉、如何改。
我們也會設置相應的緩沖期,而不是“一刀切”。對于違反《目錄》規定的,我們現在進行教育和行政執法,其中以教育為主,敦促相關行業升級改造。
此外,在規范市場上我們主要優化服務,以服務促進小作坊的安全生產,提高其市場認識、促進改造。
陳志東:東莞規范小作坊食品生產加工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做法應該更人性化。個人覺得,需要重點打擊的首先是存在原材料來源不明、或明知食物有毒有害還繼續生產銷售的小作坊,其次是有序進行管理,而不是大家一棍子全打死。
明確對小作坊實行品種目錄管理,這讓小作坊納入法律監管范圍。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培育、樹立一批示范點,可以在實踐中進一步細化管理標準,既能讓優質產品占領市場,也帶動其他生產經營者見賢思齊,主動學習效仿。
30天抖音賬號漲粉500萬,“絕命毒師”辛吉飛火了。“料理湯白是加了三花淡奶”、“超低價燕窩其實是明膠片加糖”、“炸雞排只需要大豆拉絲蛋白就能做”......近一個多月時間里,辛吉飛頻頻用消費者并不熟......
關于CBIFS2022第十五屆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延期至11月7-8日舉辦的通知尊敬的各位專家、參展商和參會代表:近期國內本土疫情仍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配合政府疫情防控......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十四五”規劃的通知國衛食品發〔2022〕2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委機關各司局,疾控中心、食品評估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統計信......
微生物質量檢驗是我國目前衡量食品衛生生產質量的重要檢驗指標之一,也常常是人們判定被檢出的細菌是否適合食用的科學依據之一。食品微生物指標反映了食品生產加工廠的環境以及食品生產衛生質量情況,能對加工過程中......
9月15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承辦的2022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中國科協主題日活動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此次活動主題為“共創食安科普 智享美好生活”。本次活動回顧了《食品安全......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公安部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有關部門全面做好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各項工作,全力守住校園食品安全底線。這是記者31日從市場監管......
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29日在京舉辦,國務委員、國務院食安委副主任王勇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9日在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455項,包含2萬余項指標,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從過程到產品各環節的主要健康危害......
食品的保質期指的是什么?剩菜放進冰箱后,應該如何處理?外出就餐剩下的食物多,哪種菜不適合打包?近日,2022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特別推出“知‘食’比拼健康同行”專項競答活動,旨在促進公眾樹立健康飲食......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建)一款最高售價將近500元的超大號網紅款水杯——“噸噸桶”最近在短視頻平臺和小紅書上持續火爆。“偶像們”用“桶”喝水的內容推送,讓不少年輕人愈發感到喝水的重要。而如果覺得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