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白血病的分型,按國際上的MIC標準,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兩大類。
其中,急性白血病是發病率最高的,而對于急性白血病,往下又分為ALL(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ANLL(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也稱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此類分法是按照國際上通行的FAB(法、美、英協作組)進行的。如下圖:
ALL分為L1、L2、L3型,具體含義為:
L1: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以小細胞(直徑≤12μm)為主,治療反應較好。90%兒童ALL形態分型為L1。
L2: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以大細胞(直徑>12μm)為主,治療反應相對較差
L3: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大小較一致,以大細胞為主;胞漿量較多,深藍色,空泡常明顯,呈蜂窩狀,亦稱伯基特(Burkitt)性白血病,治療緩解率很低。
再看ANLL,其分型為ML~M7,含義如下:
原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L):骨髓中原粒細胞≥90,早幼粒細胞很少,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
原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又分為M2a:原粒細胞30%~90%,單核細胞<20%,早幼粒細胞以下階段>10%;M2b:骨髓中異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胞核常有核仁,有明顯核漿發育不平衡)>30%。
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4):骨髓中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30 %,依顆粒大小又分為:粗顆粒型(M3a);細顆粒型(M3b)。
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又分為四亞型:M4a:原粒及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原、幼單核細胞及單核細胞>20%;M4b:原、幼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粒及早幼粒細胞>20%;M4c原始細胞既具粒系又具單核系特征,此類細胞>30%;M4EO:除上述特點外,有嗜酸顆粒粗大,著色較深的嗜酸粒細胞,占30%~50%。
單核細胞白血病(M5):又分為未分化型(M54):骨髓中原單核細胞≥80%;部分分化型(M5b):骨髓中原單核細胞<80%,原單及幼單核細胞>30%。
紅白血病(M6):骨髓中紅系細胞≥50%,常有形態異常,非紅系原始細胞>30%。
巨核細胞白血病(M7):骨髓中原巨核細胞≥30%,原巨核細胞經電鏡或單克隆抗體證實。注:ML~M5骨髓細胞計數時要除外紅系細胞,即作非紅系細胞計數。
最后,再了解一下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分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慢粒,簡寫為CML,是臨床上一種起病及發展相對緩慢的白血病。他是一種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增殖性疾病,表現為髓系祖細胞池擴展,髓細胞系及其祖細胞過度生長。
CML臨床上以乏力、消瘦、發熱、脾腫大及白細胞異常增高為主要表現。CML在世界范圍的發病率并不一致。中國的CML發病率調查結果為年發病率036/10萬,在中國CML約占各類白血病的20%,占慢性白血病的95%。發病年齡分布較廣,但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有逐步上升的趨勢。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慢淋,簡寫為CLL,是機體的淋巴細胞在體內異常增生和積蓄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中國CLL發病率低,一般只占白血病發病總數的10%以下,居白血病類型的第4位。由于慢淋患者淋巴細胞壽命極長,并經常伴有免疫反應缺陷,故又稱“免疫無能淋巴細胞蓄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