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1.類白血病反應是機體因感染、腫瘤、電離輻射、藥物中毒、外傷、休克、燒傷、過敏、大出血、溶血等因素刺激,而發生暫時性的類似白血病樣的血象反應。感染、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質吸收入血是誘發患兒發生類白血病反應的主要原因。
1.感染:最常見,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2.中毒:高熱中毒、汞中毒、食物中毒、子癇等。
3.腫瘤:霍奇金病、腫瘤有骨轉移等。
4.藥物:砷劑、解熱鎮痛藥、磺胺藥、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鋰鹽等。
5.失血急性失血與溶血任何原因引起的大出血、急性血管內溶血等。
6.損傷顱腦外傷、擠壓綜合征、大面積燒傷等。
7.變態反應性疾病 剝脫性皮炎、風疹、過敏性肺炎等。
8.此外還可見于肺梗死、心肌梗死、電休克、電離輻射性疾病、脾切除術后等。
2.各類型的引起原因:
(1)粒細胞類白血病反應:見于急性細菌感染,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休克、類風濕病、藥物中毒、骨髓轉移等。
(2)淋巴細胞類白血病反應:見于百日咳、結核病、風疹、水痘、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等。
(3)嗜酸性粒細胞類白血病反應:見于寄生蟲病、變態反應疾病、膠原性血管疾病、藥物反應等。
(4)單核細胞類白血病反應:見于播散性肺結核、風濕病、布氏桿菌病、腸阿米巴病等。
(5)紅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見于嚴重貧血、苯中毒、脾切除術后等。
(6)漿細胞類白血病反應:見于晚期結核、肝病。
發病機制
一般認為由于刺激因素的存在,機體處于高度應激狀態,骨髓內毛細血管和血竇內皮細胞受損,骨髓增生,髓腔內壓力增高,使白細胞過度增生和異常釋放,以致一些未成熟的細胞亦大量釋放到外周血液中,發生暫時性的類似白血病樣的血象反應,這可能是通過神經體液等調節機理所產生的防御反應。小兒造血器官處于不成熟、不穩定狀態,更易出現類白血病反應。
外周血白細胞增高或出現幼稚細胞,是細胞產生或釋放的異常,可能伴有清除、破壞的缺陷,其具體機制不一致,嗜酸性粒細胞的調控與中性粒細胞相似。許多因素如抗原抗體反應、外源蛋白寄生蟲等均可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某些腫瘤細胞也可產生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造血細胞的增生、分化、釋放毒素、缺氧免疫反應、化學物質等因素可損傷骨髓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髓血屏障受損,致部分幼稚細胞進入血循環,出現類白血病反應。脾切除后,可能因為骨髓失去了部分凋控作用,因而當某些外因刺激骨髓時,更易于將幼粒或幼紅細胞釋放至外周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