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兆超團隊發展雙色單分子閃爍比率成像技術(2C-SMBR),在單溶酶體水平同步實現納米級結構成像與腔內pH準確定量。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溶酶體作為細......
5月1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方顯楊研究組與動物研究所李幸研究組合作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熒光點亮RNA適配體RhoBAST結合與激活熒光團TMR-DN的機制,為理性設計和優化這一......
小分子探針是一類特殊的有機化合物,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可以與特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通過物理富集或化學反應形成可測量的信號變化,以實現對特定生物目標的定位或調控。由于小分子探針分子量小、滲透性強,能夠輕易......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鄒鵬課題組(博士生林暢為第一作者)在Cell子刊CellReportsMethods上發表......
近日,我所分子探針與熒光成像研究組(1818組)徐兆超研究員團隊發展了在酸性條件下,可自閃爍的單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熒光探針LysoSR-549,實現了在12nm/20ms時空分辨率下,長達40分鐘的全......
經典的生物研究技術側重于分子和細胞集群的研究——即研究含有大量相同形態或功能的分子或細胞的活動。但是,這種方法會忽略集群中的單個分子或子群的特異性。事實上在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或在不同的環境中,單個分子......
腸道菌群作為一個新發現的“器官”,在影響宿主的生理病理活動中起著廣泛而重要的作用。自本世紀初以來,腸道菌群的研究呈爆發式增長,但整個領域的研究過于依賴于DNA測序手段。成像技術因其獨特的內在優勢,在腸......
4月25日,首屆光學前沿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頒獎典禮在杭州市富陽區舉行,量子糾纏光源、熒光成像、金屬鈉等離激元等10項基礎研究,激光聚變、光學雷達遠距離成像、光譜氣體檢測等10項應用......
熒光是自然界常見的一種發光現象。熒光是光子與分子的相互作用產生的,這種相互過程可以通過雅布隆斯基(Jablonslc)分子能級圖描述:大多數分子在常態下,是處于基態的最低振動能級So,當受到能量(光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9月14-18日,由中國質譜學會(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質譜學會網承辦的2020年中國質譜學會質譜網絡研討會(2020CMSS)正式召開。16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