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6-10 10:29 原文鏈接: “小荷”人才露尖角湖湘青年展風采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舉辦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全國各地同期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有的省省委書記、省長帶隊看望慰問科技工作者,把黨的關懷送到科技工作者心坎上;有的省表彰獎勵科技人才,引領科技人才勇于創新爭先;有的省帶動科技工作者下廠礦進鄉村,以為民服務慶祝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

    中國科協網開設“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專題,記錄蓬勃開展的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營造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濃厚氛圍,以進一步堅定科技工作者理想信念,砥礪報國之志,增強創新之能。

    在一個殲-8戰斗機模型前,來自國防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等學校的小學生們,一邊認真聽講解員的解說詞,一邊仔細觀察。隨后,小學生們又移步到“兩彈一星”精神、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等主題板塊,在科學家群體的時代照片、親筆信件、手稿筆記等珍貴資料前駐足,從科學家精神中汲取奮斗的力量。

    這是5月30日,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系列活動之“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的一幕。現場,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田紅旗、鄒學校、劉仲華、劉少軍、柏連陽、吳義強等在內的兩院院士和各領域科學家,也一同走進主題展,重溫老科學家們初心為國、科研報國的科學故事,感受科學家精神。

    今年5月中旬以來,湖南省科協、省科技廳聯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上述主題展便是其中之一。系列活動營造了尊重科學、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濃厚氛圍,全面展現了湖湘科技工作者的風采。

    國防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等學校的學生們參觀“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

    激發青年人才創新潛能 湖湘“小荷”已露尖尖角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為激發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潛能,今年1月,湖南省科協在全省迅速啟動和推進“小荷”人才項目,按照破除“四唯”、降低門檻、幫早扶初原則,在青年科技人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關鍵階段,遴選了50名30歲以下、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亟需的各類青年科技人才,以項目資助方式予以支持。

    50名“小荷”人才分布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種業及食品、生物醫藥等湖南省重點行業及領域。5月26日,湖南省科協組織院士專家等為“小荷”人才專項支持對象頒發了證書。

    “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堅定信念、勤奮努力、不畏艱難,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來自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楊帆獲頒證書后說, “經過不懈努力,我從2018年開始質量攻關,產品的副牌率就從2.2%下降到了2020年項目驗收時0.07%,質量明顯提升。這正是堅定信念、勤奮努力的成果。”

    湘西是湖南獼猴桃的主要產區。“青年科技工作者要胸懷‘國之大者’。” 湖南吉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萬志云表示,“作為‘90后’年輕科技工作者,我們心中有國、腳下有根、肩上有責。我將抓住成功選育出高產、高抗無籽獼猴桃新品種‘翡翠香果’的機遇,為湘西州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獻計獻策,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激發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潛能,湖南省有關部門已初步決定,在今年已有的50名“小荷”人才的基礎上,再遴選50名“小荷”人才。截至5月中旬,湖南省14個市州均已啟動“小荷”人才項目相關工作,預計立項支持180余名“小荷”人才。

    激勵青少年勇于創新  在湖湘大地播撒愛科學種子

    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中,湖南省科協組織優秀青年科學家赴有關市州中小學校進行巡回演講,分享其科研路上的先進事跡和奮斗經驗,激勵青少年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播下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種子。

    湖南各地結合實際,舉行了科技感滿滿的系列活動。

    機器人和街舞表演默契配合、別具一格的泡泡秀暨體操特色項目、科技小隊帶來“大象牙膏”實驗,以及火箭發射表演、無人機炫技等,引得連聲喝彩……這是5月26日長沙市芙蓉區科技周活動的一幕。現場26個科普項目一字擺開,為孩子們帶來具有科幻感、科技感的新奇體驗。

    當天,長沙7所學校的學生聯合展出200余件科創作品,每一件背后都有著科創的夢想。師生齊心協力繪制的巨幅科幻畫,滿載著“童心看世界,科創向未來”的美好與創新。

    5月30日,由科大訊飛等單位發起的“科技強國 強國有我”2022年科技大篷車湖南站活動,在長沙市雨花區長塘里小學正式啟航。未來一個月,這輛搭載著20余項新科技展品的“移動科普博物館”將走進湘潭、岳陽、常德等地的10所學校,把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科學知識和科普展送到青少年中間,將科普的火種撒播于“三湘四水”。

    聲音可以“玩”出多少種花樣?科技大篷車會刷新你的認知:可以“郵寄聲音”“鑒定氣質”,也可以“聲音跑酷”、玩藏頭詩,語音翻譯、語音識別更是“小意思”。

    長塘里小學校長肖陳慧表示,“科技大篷車就像一座移動的‘科普博物館’,讓孩子們遇見科技、感受科技、了解科技,零距離感受科技的魅力,讓他們從小就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點亮科學夢。”

    小學生體驗科技產品

    激活科技創新澎湃動力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技興則國家興,科技強則國家強。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期間,湖南省科協、省科技廳組織開展科技服務團“入湘行動”,橋接全國學會資源助力解決該省電氣工程、高端設備、工程機械、計算機與自動化等領域的122項技術需求。

    同時,湖南省科協、科技廳圍繞“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開展由院士領銜的10個課題調研,提出高水平決策咨詢建議,服務湖南科技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激活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長沙的答案是守住城市的“源頭活水”——青年人才,大力扶持青年科技人才。

    今年5月,《長沙市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若干政策(試行)》 正式發布。不久后,該市即將實施青年人才“小荷才露尖尖角”計劃,每年評選不超過100個青年創業項目、不超過20個青年創新項目,最高給予20萬元經費支持。這一舉措為青年人才提供了更多脫穎而出的機會,也有助于長沙持續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動力。

    2020年,經中國科協批準,長沙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成立。目前,離岸基地總部建設初步完成,設立了以色列、德國、瑞典、美國4個海外工作站,特聘海智專家20人,已引進AI智能醫療輔助診療平臺、眼科醫療設備制造研發、阿特斯縱橫網絡科技以及對非經貿供應鏈平臺等多個項目。

    脈度科技是今年新引進的代表項目,由留美博士周勇創建。公司致力于開發下一代無創連續監測設備,目前已獲得多項發明專利授權。依托該公司的領先技術,不遠的將來,判斷失血病人或手術中病人需不需要輸血、患者貧不貧血、體內是否存在發炎,都有望通過“無創”來實現,可極大減輕病人的痛苦和二次創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