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下游是高沙土麥生長的主要區域,土壤發育于長江的沖擊母質,以種植揚麥系列 小麥為主,產量水平4000~5000kg/hm2。為提高高沙土麥作區小麥產量和肥料利用率,通過進行高沙土麥作區小麥生長發育規律、氮肥用量及拔節期 施用復合肥等方面的試驗研究,總結形成高沙土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為該區提高小麥產量提供科學依據。小麥考種系統能夠對高沙土麥的種子進行考種分析,為栽培種植提供依據。
試驗設計6個施氮水平,各處理施氮(N)水平為0、180、240、270、300、330kg/hm2,氮肥總量的60%作基肥,20%作壯蘗肥及平衡肥,20%作拔節孕穗肥。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8m2,少免耕機條播,基本苗135株/m2。全生育期1次性基施過磷酸鈣600kg /hm2,氯化鉀300kg/hm2。其它田間管理與一般大田相同,觀察小麥生長發育情況及測實產。小麥考種系統對其種子能夠進行準確的測定分析。
高沙土小麥分蘗隨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最高產量時氮肥施用水平為213.2kg/hm2,產量為5782.5kg/hm2。高沙土麥作區小麥以主莖及主莖1葉、2葉、3葉分蘗成穗為主,栽培上應苗肥早施,促進低位分蘗的發生和形成壯苗越冬,為足穗、大穗打基礎。小麥考種系統的測定分析發現,拔節孕穗肥以施用NPK三元素肥料為好,其用量應根據小麥田間前期施肥水平和長勢長相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