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概要
了解小鼠胚胎干細胞的培養方法。
主要試劑
1. 貯存液
DMEM(高糖)
胎牛血清
L-谷氨酰胺(200mM)
MEM NEAA(10mM)
HEPES(1M)
β-巰基乙醇(55Mm)
轉鐵蛋白50mg/ml
胰島素5mg/ml
亞硒酸鈉300μM
黃體酮(20μM)
腐胺(100μM)
PEST(P104U/ml S104μg/ml)
層粘連蛋白(100μg/ml)
纖維連接蛋白(250μg/ml )
堿性rhFGF, (10μg/ml)
2. 包被液的準備
多聚-L-賴氨酸,15μg/ml
把75ml多聚-L-賴氨酸和425ml 1×PBS混合。貯存在4℃。
纖維結合蛋白,1μg/ml
把0.5ml纖維結合蛋白和500ml 1×PBS混合。
3. 凍存液
90%HS和10%DMSO
4. 0.1%geltin溶液
培養基:
1. ES
配制一20×不含DMEM,HS,LIF的溶液。分裝在50ml 離心管中,(稀釋為2×,每管42ml),貯存在-20℃。通過將21ml該溶液,HS和LIF加入450ml DMEM中制備培養基,0.22 μm濾膜過濾。貯存于4℃,時間不要超過2周。
2. EB
配制一20×不含DMEM,FBS,LIF的溶液(該溶液也能用于ES培養基--見前述)。分裝在50ml
離心管中,(稀釋為2×,每管42ml),貯存在-20℃。將21ml該溶液和50ml
FBS加入450mlDMEM中制備培養基,0.2μm濾膜過濾。貯存于4℃。
3. ITSFn and N3(分化培養基):
配制一20×不含DMEM/F12的溶液。分裝在15ml 離心管中,(稀釋為1×,ITSFn 7.05ml,N3 12.55ml),0.2μm濾膜過濾,貯存在-20℃。將該溶液加入DMEM/F12中制備培養基,貯存于4℃。
實驗步驟
1. 復蘇細胞
細胞被凍存在10%二甲基亞砜(DMSO)中防止結晶的形成,結晶的形成會損害細胞。然而,二甲基亞砜對細胞有毒性,快速的進行細胞復蘇是很重要的。
步驟:
1) 從液氮中取出一管細胞;
2) 將凍存管置于37℃水浴中2分鐘(或放到管內溶液恰好完全溶解);
3) 將細胞轉移到一15ml Falcon管中;
4) 加入5ml ES培養基(用培養基沖洗凍存管);
5) 離心3分鐘;
6) 棄上清,用2ml ES培養基重懸細胞,至少吹打10次;
7) 接種在明膠包被(見下文)的6孔或6cm組織培養皿;
8) 孵育。
2. 凍存細胞
步驟:
1) 1×PBS洗細胞并留少許PBS在培養皿內;
2) 用細胞刮刀收集細胞;
3) 將細胞轉入15ml 離心管管內并離心3分鐘;
4) 棄去上清并將細胞重懸于冷的凍存液中(10 cm的培養皿用2ml,15cm的培養皿用6-7ml。)
5) 分裝于凍存管內,每管1ml;
6) 置-80℃過夜,第二天移入液氮。
3. Geltin(明膠)包被
準備500ml 0.1%geltin溶液
1) 將0.5 g明膠溶解在500ml無鈣鎂的PBS中(50-65℃水浴15~30分鐘)。
2) 最好在溶液沒有冷卻的情況下通過0.22 μm濾膜過濾,貯存在4℃。
4. 包被培養板或培養皿
1) 加入足量的明膠溶液覆蓋培養平面(15 cm培養皿加2ml,10 cm培養皿加0.5~1 ml,溶液的量并不重要,只要能完全覆蓋培養表面就行了。);
2) 置室溫30分鐘;
3) 去除明膠溶液,將培養板貯存在包裝袋中室溫放置,最好將板子平放或倒扣,以免明膠污染蓋子和流出培養板。
4. 細胞傳代
建議每2天傳代細胞一次,過度生長的細胞會降低細胞的自然分化率,我們建立了一種純化方法來去除分化細胞,在將細胞接種在明膠包被的培養板上之前,通過將分化細胞黏附在沒有包被的組織培養板上去除分化細胞。純化步驟包含在下面的方法中。
1) 去除培養液;
2) 無鈣鎂PBS(Gibco)洗滌;
3) 加入胰酶EDTA(Gibco)。37℃孵育5分鐘。
4) 加入ES培養基使胰酶失活;
5) 將細胞轉入15 ml離心管中離心3min;
6) 去除上清,將細胞重懸于2 ml ES培養基,至少吹打10-20次。
如果加入培養基的量較少會比較容易將細胞團弄散分開。ES細胞有聚集成團的傾向,傳代過程中仔細將細胞弄散分開很重要。這樣可能會減少細胞的自然分化。
7) 將細胞接種在沒有包被的組織培養皿中(使用和一開始同樣規格的培養皿)放入溫箱2小時(分化細胞在該時間內將黏附,而ES細胞仍將保持懸浮);
8) 將含有細胞的培養基轉入geltin包被的組織培養皿。吹打以確保細胞被分散開(前面已經提到--ES細胞有聚集成團的傾向)
9) 建議按1:4-1:10的比率傳代 (ATCC)
保持細胞的傳代比率很重要,以我們的經驗,1:8的比率是好的,可以使細胞的自然分化降到最低。當你使用不同規格的培養板進行細胞傳代可以使用表1來計算傳代比率。
5. 包被過程
1) 加入多聚-L-賴氨酸,至少2-3小時(過夜也行)
2) 吸出多聚-L-賴氨酸
3) 加入纖維結合蛋白,大約1-2小時
4) 吸出纖維結合蛋白,放置30分鐘晾干
5) 貯存在4℃
24孔板用200μl,6孔板用500μl。震蕩培養板確保溶液能夠覆蓋蓋玻片或培養孔。有時需要劇烈震蕩培養板。
6. 體外分化方法
1) ES培養基
在LIF存在的條件下維持細胞培養
2) EB培養基
使用細菌培養皿去除LIF后胚狀體的形成需要4天。
A.分散純化細胞(參見上面的細胞傳代部分)
B.純化2小時后將細胞轉入含有ES培養基的50ml Falcon管中,計數細胞取適量體積放入15ml管中離心3分鐘。
C.用2mlEB培養基重懸細胞,吹打至少10次制成單細胞懸液
D.一個15cm的細菌培養皿接種4~5×106個細胞(1個完全融合的組織培養皿通常足以接種4個同樣規格的細菌培養皿)。
E.2天后更換培養基
將胚狀體轉入錐形管中放置3~5分鐘使細胞沉降。棄去上清,將細胞重懸于新鮮培養基并接種在新的細菌培養皿中。
F.用EB培養基培養的第4天將細胞轉入沒有包被的組織培養皿中(這即是細胞的移植步驟)。1個組織培養皿之中放置1個細菌培養皿,在進行第3步之前一天將胚狀體黏附在同樣規格的培養板上。
形成胚狀體需要4天時間。在EB培養基中再培養1天使胚狀體粘附在組織培養皿的表面。這一天被認為是第2步和第3步的分界。
3) ITSFn培養基
在最少量培養基中選擇神經前體細胞
A.在胚狀體接種在組織培養皿一天后將培養基換成ITSFn培養基
B.并非所有胚狀體在這一時期都已經發生粘附,因此在移除培養基時要小心謹慎以使大部分胚狀體留在培養皿內。
C.保持細胞在ITSFn中培養大約10天,根據需要更換培養基--大約每隔一天。
觀察細胞形態,神經樣細胞大約出現在第4到第7天。當神經樣細胞能夠被鑒別時,轉入到第4步。步驟的轉換應該在神經前體細胞出現第一個清晰的標志幾天以后,通常是在第3步的第6到第10天。
4) N3培養基+bFGF
通過將神經前體細胞培養在含有10ng/ml bFGF的培養基中進行擴增。
A. PBS洗滌,加入1-2ml 胰酶
B.37℃孵育5分鐘
C.用4mlEB培養基終止胰酶活性,將細胞轉入錐形管中放置3~5分鐘移出細胞團,將上清移入一新的離心管離心。
D.將細胞重懸于含有bFGF的N3培養基。
E.將細胞接種在包被多聚-L-鳥氨酸/纖維連接蛋白的蓋玻片上(最好將蓋玻片放于24孔培養板或6孔培養板,6孔培養板中每孔放置5個蓋玻片如果是塑料的放置4個,以使最大可能的獲得樣品數量)。24孔板接種3.5×105/孔或6孔板1.7×106/孔。
F.2天后更換培養基
5) N3培養基
通過撤除bFGF使神經前體細胞分化
A.細胞被接種在蓋玻片上4天后將培養基換成不含bFGF的N3培養基
B.根據需要換液(大約每隔一天)
C.分化10~15天后固定細胞
6) 移除培養基
PBS洗滌,加入4%福爾馬林,室溫放置30分鐘,PBS洗滌2次,儲存于PBS。長期儲存使用含0.01%疊氮化納的PBS
7) 移植細胞的準備
細胞在胚狀體形成4天以后被移植(相應于體外分化過程中的第2步末細胞被轉種到組織培養板)。正如在前文體外分化中所描述的在移植之前4天開始形成胚狀體。通常再需要一天時間以便將胚狀體移植入一10cm的培養皿。
移植:
A.將胚狀體轉移至一15ml 圓錐形管中放置3~5分鐘使胚狀體沉降下來。
細胞被離心3分鐘會更好。放置使之沉降將會去除更多的單個細胞(包括死細胞)而這些細胞可以被離心下來。
B.去除上清將胚狀體重懸于無鈣鎂離子的1×PBS中
C.離心3分鐘
D.去除上清加入1×胰酶(10cm的培養皿加1ml)
E.37℃水浴5分鐘
F.加入5mlEB培養基小心吹打約10次
小心處理細胞很重要,進行細胞傳代分散細胞時不可劇烈吹打。
G.離心2分鐘
H.吸出上清將細胞重懸于500μl EB培養基
I.用光滑的巴斯德吸管小心吹打5次
J.離心2次
K.吸出上清將細胞重懸于100μl EB培養基
8) 煙酸己可堿標記ES細胞進行移植
A.準備一10μg/ml的煙酸已可堿染液(雙苯酰亞胺,在冷凍室118)
B.加入1mg(你能稱到的最小量)到5ml EB培養基(制成200μg/ml)
C.將溶液稀釋成10μg/ml (100μl 200μg/ml 溶液和1.9ml EB培養基)
D.如前所述將細胞重懸于2ml煙酸已可堿染液而不是EB培養基中制備ES細胞懸液,
E.將懸液置于室溫(或冰上)30分鐘
F.離心2分鐘
G.吸出上清將細胞重懸于2ml EB培養基
H.重復一次
I.離心2分鐘
J.吸出上清將細胞重懸于100μl EB培養基并置于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