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白細胞除在腎移植術后發生排異后應及淋巴性白血病時可見到淋巴細胞外,一般主要地是拽中性分葉核粒細胞而言,尿中的白細胞來自血液,健康成人尿中排出白細胞和上皮細胞不超過200萬/24小時,因此在正常尿中可偶然見到1-2個白細胞/HPF,如果每個高倍視野見到5個白細胞為增多,白細胞體積比紅細胞大,呈圓球形,在中性、弱酸性或堿性尿中均見不到細胞核,通過染色可清楚地看到核結構。
炎癥時白細胞發生變異或已殘廢其外形變得不規則,結構不清,稱為膿細胞。尿標本久置室溫后,因PH滲透壓等改變,白細胞也可產生退行性變,難發與膿細胞區別,故有人認為區別尿中白細胞與膿細胞并無實際意義,而其數量多少由更為重要。急性腎盂炎時,在低滲條件下有時可見到中性粒細胞內顆粒呈布朗分子運動。由于光折射,在油鏡下可見灰藍爭發光現象,因其運動似星狀閃光,故稱為閃光細胞(glitter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