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先進醫療設備在醫學領域的使用,尿液常規檢驗由三項發展到目前的十項,這對臨床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療效觀察有重要意義。但筆者在工作中,發現尿分析儀檢測白細胞與尿沉渣鏡檢中的白細胞數量經常出現不一致的現象,為此,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 尿分析儀用試紙條檢測白細胞原理
試紙模塊中含有吲哚化合物、重氮鹽及其它物質,中性粒細胞含酯酶能水解吲哚化合物,其產物與重氮鹽反應生成紫色物質,其顏色與酯酶活性成正比,借此估計尿中白細胞的數量。
2 敏感性
多數廠家的試紙條測出范圍如下:陰性-,15/μl±,75/μl+,125/μl++,500/μl+++,其敏感性5~15/μl,但各廠試紙條結果會出現一定差異。
3 試紙法檢測白細胞與鏡檢法符合率
筆者用泰利特-100尿分析儀及其配套用的尿10項試紙條,嚴格按儀器及試紙條使用要求進行操作,檢測600份尿標本,有白細胞異常87例,以鏡檢法為參考(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方法操作),兩者的符合率為67.5%,不相符的占32.5%,包括假陰性、假陽性,試紙檢出的白細胞超過或少于鏡檢數。
4 尿分析儀檢測白細胞的影響因素
4.1 檢測需用新鮮尿,及時送檢,標本檢測前要混勻,不然白細胞放置過久會沉淀,就造成與鏡檢法不符。
4.2 試紙條浸入尿中的時間,應嚴格遵守說明書上的規定;在尿中浸時間過短,反應不能充分進行,過長試劑在尿中擴散,影響結果準確性。
4.3 試紙條與尿儀不配套的替代品、保存不當或過期變質,均影響結果。
4.4 由于試紙塊只與中性粒細胞的酯酶反應,不與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反應(不含酯酶),因此在器官移植手術后,結核性腎炎等病時尿中單核細胞、淋巴細胞為主時,也產生假陰性。
4.5 當尿蛋白含量在3g/L以上,大量葡萄糖、高比重、藥物等會使反應敏感性降低或產生假陰性。
4.6 試紙法檢測出白細胞超過鏡檢的原因多數認為是試紙法檢測是中性粒細胞酯酶,當粒細胞破壞、崩解時都能檢出,而鏡檢不能檢出。但臨床仍以鏡檢的白細胞數為診斷標準,而目前尚無法證實是酯酶還是其它物質存在干擾。
4.7 任何引起尿異常顏色的物質、福爾馬林等會產生假陽性。
5 建議
尿10項是半定量檢查法,且尿10項檢查法敏感性高。臨床醫生在判定結果的臨床意義上應有正確的認識,對一些微量報告應持慎重態度,尤其女性患者,應結合臨床癥狀進一步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