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碰到尿液干化學與鏡檢中白細胞結果相矛盾的情況,有些臨床醫生甚至對結果表示懷疑。
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結果應該如何報告?尿干化學與鏡檢是完全不同原理的兩種檢測方法,經常出現結果不一致是正常的,應如實報告,但及時溝通說明很重要,及時為臨床解疑。
干化學法與鏡檢法的比較
1. 干化學法
(1)儀器干化學法檢測尿白細胞的原理是基于粒細胞胞漿內含有酯酶,此酶可作用于膜塊中的吲哚酚酯,使其產生吲哚酚,后者與重氮鹽反應形成紫色縮合物。通過酯酶檢測白細胞,既能檢測完整的細胞又能檢測因細胞破壞胞漿內涵物來辨別細胞的多少,而鏡檢法是通過顯微鏡檢測尿液完整細胞的數量。
(2)干擾因素:假陽性主要是由于尿液標本被陰道分泌物或甲醛污染所致,或受到在酸性尿液中呈現紅色或深色的藥物或食物影響,如高濃度膽紅素、非那吡啶等。
假陰性見于尿液白細胞少于 10~25/μL,尿蛋白 ≥ 5 g/L、尿葡萄糖 ≥ 30 g/L、高比重尿液,尿液中含維生素
C、慶大霉素、頭孢菌素等。健康人尿液 PH ≥ 4.5,草酸多以草酸鹽的形式存在,如尿液標本中加入酸化劑使尿液 PH ≤
4.4,草酸鹽被還原為草酸,則白細胞酯反應偏低或出現陰性。
(3)優缺點:速度快、項目多、復性好、準確性較高;適于大批量標本的篩查。但是不能替代病理性尿液標本的顯微鏡檢查,對白細胞、紅細胞、管型、結晶等;檢尿蛋白以白蛋白為主,對球蛋白不靈敏,不適于腎病患者的檢查;易受藥物、外源性物質或人為因素等干擾。
2. 鏡檢法
顯微鏡能真實展現細胞等有形成分的形態,直觀可靠。但顯微鏡檢查法操作費時,不適用于大批量標本的篩查,且每個人的對形態認知能力不同,有可能誤認。
不一致情況:干化學法陰性鏡檢陽性
1. 存在非中性粒的白細胞,如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則鏡檢陽性,干化學陰性,多見于腎移植術后發生排異反應,淋巴細胞白血病患等,也可見于抗生素、抗癌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腎炎和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
2. 大量膿細胞的時候也會產生陰性;
3. 高比重尿,高糖尿、維生素 C;
4. 尿液中含有某些大劑量的藥物如慶大霉素、頭孢菌素等,導致結果偏低或陰性,這應該與該化學反應有關了。
不一致情況:干化學法陽性鏡檢陰性
1. 存在溶解型中性粒細胞,則鏡檢陰性,干化學陽性;
2. 空白潮濕等因素造成干化學試驗塊內吲朵酯分解,干化學假陽性;
3. 尿液在膀胱儲存太久了或者標本放太久了,導致白細胞破壞,鏡檢陰性,而干化學陽性;
4. 尿液污染了甲醛或高濃度的膽紅素或使用某些藥物如呋喃啶;
5. 女性陰道分泌物的鱗狀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污染導致干化學假陽,鏡檢陰性。
小囑托
我們的檢驗結果一定是自己能解釋的,一定不是機器檢測后的原始結果。機器再先進,也他檢測的方式也是有局限的,只有加進我們人為的分析和判斷,結果才更具有可信性。
所以,干化學分析和人工鏡檢法二者起到互補的作用,化學法只可作為篩查實驗,始終不能取代人工鏡檢。
最重要的,有時候必須結合臨床來分析結果,不能片面只看到儀器所檢測的單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