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的病因很多,診斷較為復雜,既要做到不誤診,又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定位診斷是關鍵。如能確定為腎小球性血尿,應進行有關腎小球疾病方面的檢查,如免疫學檢查及腎活檢,而不必做膀胱鏡等侵入性或昂貴的檢查。而如能確定為非腎小球性血尿,則可避免腎活檢等創傷性較大的檢查。因此,找尋簡單、易行的血尿定位診斷在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臨床上較為經典的鑒別血尿來源的方法是尿紅細胞位相顯微鏡檢查,所謂尿紅細胞位相檢查是指通過相差顯微鏡觀察尿紅細胞形態,用來鑒別腎小球性血尿和非腎小球血尿。
1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保存、運送、接收
1.1尿液標本來自患者, 患者的準備顯然是影響尿紅細胞位相檢驗的重要因素, 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要詳細告訴患者什么時間采集尿標本為好,要患者自己控制好飲食和飲水。
1.2標本的采集、收集: 負責標本收集的實驗室工作人員、醫生和護士需對患者留尿進行指導, 務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潔。收集和運送尿液的容器應干凈、防漏, 并由透明且不與尿液成分發生反應的惰性材料制成,容器及其密封裝置不帶干擾物質, 用于標本收集和運送的容器不可重復使用。尿標本須在1h內及時送檢,以免發生細胞溶解、破壞。
1.3 標本的保存、運送:檢測的標本應新鮮, 不需防腐劑, 盡可能在1h內完成送檢。
1.4 標本的標記與接收: 標本的容器必須有標記, 包括:①患者姓名、性別、科別、床號、條碼。②標本收集時間、標本類型。工作人員在接收標本時, 必須檢查標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從留尿到接收標本的時間是否過長; 標本是否被污染(避免月經、陰道分泌物、糞便、清潔劑等各種物質的污染)。
2 尿紅細胞位相結果的正確分析
2.1 腎性血尿指血尿來源于腎小球,常見于各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性、慢性及遷延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炎、腎病綜合征、lgA腎病;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紫癜性腎炎、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遺傳性腎小球疾病,如遺傳性腎炎、薄基膜腎病(家族性良性血尿);劇烈運動后一過性血尿等。腎小球性血尿時,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濾過膜時受到機械性擠壓后出現損傷,在腎小管中又受到不同pH和滲透壓變化的影響,使紅細胞膜受損,血紅蛋白溢出,從而導致紅細胞平均體積縮小,形態發生畸形改變,如橢圓形、棘形、皺縮、多邊形、半月形、靶形、面包圈樣等。腎小球血尿時,尿紅細胞多形性≥80%,大部分紅細胞為 2 種以上類型。
2.2 非腎性血尿常來源于腎小球以下泌尿系統,如泌尿道急性或慢性感染;腎盂、輸尿管、膀胱結石;結核;特發性高鈣尿癥;特發性腎出血(左腎靜脈受壓綜合征);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腎囊腫、積水、膀胱憩室;先天性腎血管畸形如動靜脈瘺、血管瘤;藥物所致腎及膀胱損傷,如環磷酰胺、磺胺、慶大霉素;腫瘤、外傷及異物;腎靜脈血栓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非腎性血尿時,由于紅細胞沒有通過腎小球基膜,未受到過強力拉伸,故紅細胞形態保持正常或呈均一性變化。故而,非腎小球性血尿時,尿紅細胞多形性<50%,大部分紅細胞為正常紅細胞或單一形態紅細胞。
綜上所述,尿紅細胞位相檢查有助于判斷血尿來源,對于區別腎性和非腎性血尿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而且,其測定方法簡便、結果可靠、費用低,尤其適用于基層醫院開展,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