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3-20 00:00 原文鏈接: 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研究中心

    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研究中心

    生物產業是湖北省、武漢市繼光電子信息產業之后,按千億產業思路謀劃的第二個戰略性新興產業。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做出戰略決策,整合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凱迪控股等在漢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優勢資源,組建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為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和全省生物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院坐落于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光谷生物城創新園,共有五棟大樓,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設施完備,條件優越。下設生物技術、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環境、生物能源、生物經濟六大研究中心。
     
        研究院籌建之初,省、市主要領導就指示“研究院要建立起現代企業化的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在研究院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始終堅持“事業單位企業化運行”的基本方向,努力探索企業化的運營和管理模式,已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運行機制:一是服務團隊聘用制管理。研究院雖然是事業單位,但管理團隊全面推行企業化管理,采取全員聘用、績效考核、獎懲結合,確保工作人員全身心投入,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二是服務模式市場化導向。研究院專門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對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業務進行獨立的市場化運作,發揮好平臺對外服務窗口的支撐作用,最大程度保證了公共資源的高效利用。三是研發團隊企業化運行。入駐團隊與研究院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系,研究院以是否具備良好的產業化前景和企業運行基礎作為遴選入駐團隊的標準,團隊以“首席科學家+團隊+項目+經費+成果+企業”的形式入駐,鼓勵團隊向市場提供高技術成果和服務求生存、發展。四是研究目標產業化導向。研究院對入駐團隊定期考核,將孵化成果、提供技術服務、產品銷售收入作為入駐團隊的核心量化考核指標,高獎低懲,不達標的堅決清退,強化了產業技術研究院不看論文看產品的導向。
     
        建院八年來,研究院聚焦生物產業,在人才團隊引進、技術平臺建設、成果產業化、重大項目申報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績,為加快我省生物產業科技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等方面,走出一條新路,創出一種模式。
     
        八年來,研究院支撐入駐團隊承擔各級科技項目130多項,獲批經費總額超4億元;吸引院士、千人等海內外高端人才130多人,累計創辦企業120余家。其中,除禾元生物、漢密頓、友芝友醫療等傳統明星企業外,近兩年,以威蒙環保、波睿達、珈創生物、珈源生物、保麗量彩等一批為代表的入駐企業逐漸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通過前期的蓄勢積累,2016年,新縱科、宏韌生物、歐米嘉、伯遠生物等10余家入駐團隊年銷售收入突破千萬,全年入駐團隊總收入達3.7億元,同比上年增長85%,研究院入駐企業整體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4家團隊掛牌“新三板”,15家登陸“四板”、“科技板”;幫助企業融資總額超過3.5億元;湖北省生物經濟研究中心為省、市職能部門定制產業發展規劃,并將業務延伸省外,對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作為研究院對外提供技術支撐的主要服務力量,自2013年啟動以來,服務企業數量超過485家,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突破4.5萬人次,為企業節省研發經費超3億元。平臺相繼取得CMA、CNAS實驗室認證資質,管理服務能力提升顯著。
     
        這些成績表明,經過8年的耕耘,研究院在生物領域已經成為省市科技創新資源整合的主要平臺,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重要載體,推動生物城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大引擎,充分顯示出創新體制機制的優越性。
     
        暢想未來,研究院將秉承“開放、競爭、聯合、共享”的理念,立足生物城,努力將自身打造成“體制機制最新、創新能力最強、成果轉化最快”的湖北省生物產業的“中央研究院”,為湖北省、武漢市和東湖高新區的生物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地    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666號光谷生物城B5棟

    聯系電話:027-68789322



    位置:

    相關文章

    科技部啟動實施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提升計劃

    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15日宣布,該部啟動實施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提升計劃,將與東盟各國共同推動科技合作蓬勃發展,建設面向未來更加緊密的科技創新伙伴關系。當天,第10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在廣......

    青島農大獲批2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了80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名單,由青島農業大學牽頭申報的“農業農村部鹽堿地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實驗室”和“農業農村部特種食品加工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遴選,獲批為農業......

    科技部領導班子調整,多位干部履新

    日前,科技部網站部領導信息更新顯示,邵新宇不再擔任科技部副部長,轉任地方省級黨組成員;龔堂華不再擔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學技術部紀檢監察組組長,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轉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務院國資委紀......

    如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創作?科技部回應

    科技部科技人才與科學技術普及司司長吳遠彬5日表示,要特別強調加強科普創作,要推出一批感染力強、影響力大的科普作品,特別是要以滿足公眾需求為導向,持續提升科普作品的原創能力。國新辦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

    科技部:把網絡科普隊伍作為重要新生力量來支持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5日指出,發揮好網絡科普力量作用。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要把網絡科普隊伍作為重要的新生力量來支持和培育,引導及傳播正能量,增強科學性,更加便捷地服務廣大群眾。國新辦5日舉......

    科技部:整治網絡傳播中反科學、偽科學等內容

    國新辦5日舉行新時代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有關情況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發揮好網絡科普力量作用。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要把網絡科普隊伍作為重要的新生力量來支持和培育,引......

    科技部解讀為何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

    由中國科技部等九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的《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18日對外公布,引發廣泛關注。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就該方案制定的目的、意義以及定位與編制原則等情況,回應媒體提問并......

    青年學術交流座談會在京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33.shtm正值習近平總書記致青藏科考賀信五周年,8月19日,科技部、中科院在青藏高原研究所召開......

    珠科院獲批籌建一水利部重點實驗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24.shtm中新網廣州8月17日電(記者王堅)記者17日從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下稱&ldquo......

    科技部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

    國科發規〔2022〕22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助力穩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