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蛋白的保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蛋白本身的結構穩定性,其次和保存條件優化有關;
2.
盡量避免蛋白的反復凍融,這會對蛋白的結構和活性造成破壞;
像你說到的第二天就要用,根本沒必要放在-70℃低溫,一般來講,盡量安排好實驗周期,在3天內用完蛋白(4℃保存)是理想條件;
3.
如果不得不保存,要分裝,留下馬上就用的放在4℃,其他放低溫,每次取1只;如果有凍干機,凍成干粉再放到-70比液態低溫更好,再溶解也會好很多(但很多蛋白還是會有失活問題);
4.
關于保護劑,如果蛋白穩定性不強,一般會加甘油(5%-50%濃度)和疊氮鈉(抑菌),這樣一來,取出時,不得不做透析或脫鹽,以去除甘油和疊氮鈉,會帶來損失,相比而言,凍干粉就好很多;
5.
關于咪唑的去除問題,如果確信咪唑的存在對你后續的實驗沒影響,可以不去;但實際上,很多實驗都會受到咪唑的影響,或者說一旦實驗有疑問,你就無法判定是否是因為咪唑,所以建議你去咪唑,去咪唑的方式包括:透析、濃縮管離心、脫鹽柱。個人認為,去除效率、最省時、蛋白回收率最高的辦法是脫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