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蛋白質純化方法有離子交換色譜、親和色譜、電泳、疏水色譜等等
1.
離子交換色譜:蛋白質和氨基酸一樣會兩性解離,所帶電荷決定于溶液ph。ph小于pi時蛋白質帶正電,ph大于pi時蛋白質帶負電。不同蛋白質等電點的蛋白質在同一個溶液中,表面電荷情況不同。離子交換就是利用不同蛋白質在同一溶液中表面電荷的差異來實現分離的。
2.
親和色譜:生物大分子有一個特性,某些分子或基因對它們有特異性很強的吸附作用。如鎳柱中ni可以與his標簽的蛋白結合,這種只針對一種或一類物質的吸附就是親和色譜的原理。
3.
電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能斷裂分子內和分子間氫鍵,破壞蛋白質的二級和三級結構,強還原劑能使半胱氨酸之間的二硫鍵斷裂,蛋白質在一定濃度的含有強還原劑的sds溶液中,
與sds分子按比例結合,形成帶負電荷的sds-蛋白質復合物,這種復合物由于結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質喪失了原有的電荷狀態形成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為特征的負離子團塊,從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種蛋白質分子之間天然的電荷差異,由于sds與蛋白質的結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進行電泳時,蛋白質分子的遷移速度取決于分子大小。
4.
疏水色譜:疏水色譜基于蛋白質表面的疏水區與介質疏水配體間的相互作用,在高濃度鹽作用下,蛋白質的疏水區表面上有序排列的水分子通過鹽離子的破壞被釋放,裸露的疏水區與疏水配體相互作用而被吸附。疏水色譜就是利用樣品中各組分在色譜填料上配基相互作用的差異,在洗脫時各組分移動速度不同而達到分離的目的。隨著鹽離子濃度的降低,疏水作用降低,蛋白質的水化層又形成,蛋白質被解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