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堿式碳酸鹽有堿式碳酸銅、堿式碳酸鉛、藍銅礦和孔雀石,此外還有些稀土元素可以形成堿式碳酸鹽。
1、堿式碳酸銅
碳酸銅和碳酸氫銅實際是不存在的。在稀的硫酸銅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或將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銅懸浮液中,都可得到堿式碳酸銅沉淀。堿式碳酸銅可看做由氫氧化銅與碳酸銅組成的,實際有氫氧化銅合一個碳酸銅與氫氧化銅合二個碳酸銅兩種。
前者化學式為CuCO3·Cu(OH)2,是一種草綠色的單斜系結晶纖維狀的團狀物,或深綠色的粉狀物。由溶液中所得沉淀物初顯綠色,放置后在溶液中變成暗綠色。它有毒,是銅表面上所生成的綠銹 (俗稱銅綠)的主要成分。它也以礦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俗稱孔雀石。它不溶于水,溶于酸,熱水中或加熱到220℃時分解為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溶于酸并生成相應的銅鹽。也溶于氰化物、銨鹽和堿金屬碳酸鹽水溶液而形成銅的配合物。
后者化學式為CO3·Cu(OH)2,深天藍色、很亮的單斜系結晶,或緊密的結晶團狀物。它不溶于水,溶于氨水和熱而濃的碳酸氫鈉溶液而成藍色,在300℃時分解。堿式碳酸銅可用來制造信號彈、煙火、油漆顏料、殺蟲劑和解毒劑,也用于電鍍等方面。
2、堿式碳酸鉛
堿式碳酸鉛化學式2PbCO3·Pb(OH)2,白色六方晶體,有毒。相對密度為6.14,400℃時分解,不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易溶于乙酸,稍溶于硝酸和較濃的強堿溶液。在工業上稱為鉛白,可用于制白色油漆,由于遮蓋力強,特別適用于制防銹漆和戶外用漆,但與含有微量硫化氫的空氣接觸,即逐漸變黑,現已逐漸為二氧化鈦所替代。在可溶性鉛 (Ⅱ) 鹽溶液中加碳酸鈉溶液或在鉛 (Ⅱ) 酸鹽溶液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均可制得堿式碳酸鉛。
3、藍銅礦
藍銅礦又名“石青”。Cu3(CO3)2(OH)2,含氧化銅69.24%。 單斜晶系,a=4.97?,b=5.84?, c=10.29?,β=92°24′。 對稱型2/m,晶體呈厚板 狀、或短柱狀,通常為鐘乳狀、粒狀集合體。深藍色, 玻璃光澤,解理平行{011}完全,硬度3.5~4。相對密度3.77。產于含銅硫化物礦床氧化帶的次生富 集帶中。純者可制成藍色礦物顏料,它也是提煉銅的礦物原料。
4、孔雀石
孔雀石的成分為Cu2〔CO3〕 (OH)2,其中CuO為71.9%,CO2為19.9%,H2O為8.2%,或有微量氧化鈣、三氧化二鐵、二氧化硅等機械混入物。單斜晶系。晶體呈柱狀或針狀,但很少見;集合體常呈鐘乳狀、結核狀、皮殼狀或纖維放射狀等。深綠至鮮綠色。條痕綠色。玻璃光澤至金剛光澤,纖維狀集合體呈絲絹光澤。結核狀者光澤暗淡。硬度3.5~4,比重3.9~4。遇鹽酸起泡。是原生含銅礦物氧化后所形成的次生礦物,產于含銅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中,經常與藍銅礦共生。它們的出現可作為尋找原生銅礦床的標志。大量聚積時可作為銅礦石利用(見“自然銅”)。塊大色美的孔雀石是工藝雕刻品的材料,粉末用以制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