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是馮華宇回到工作崗位上的第一天,他小心翼翼地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封帶著體溫的、沒有郵戳的信——這是一個多星期前,馮華宇在捐獻出150毫升造血干細胞后,臨走時收到的。這份造血干細胞從中華骨髓庫運往長沙湘雅附一醫院,將挽救一位需要通過骨髓移植手術留住生命的患者。
“恩人,您好!我是一位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吃藥好幾年都沒有好轉,目前只能靠輸血維持生命……在醫生的幫助下,在中華骨髓庫里,找到了幾十萬分之一的你,我感覺很幸運,感謝你的愛心!”
盡管不能署名,不能透露身份,但看著這封字跡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信,馮華宇仿佛看到了這位重癥病人在病床上強行支撐起身體,用盡最大力氣寫下心中的感激。他把這封信作為至高的榮譽珍藏起來。
像寫這封信的患者一樣,等待通過先進的干細胞療法重獲健康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期盼一項新技術的到來。盡管干細胞應用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重視,但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干細胞仍然面對重重困難。
廣闊應用前景讓干細胞“未熟先熱”
“除了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干細胞之所以在全球掀起研究熱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廣闊的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裴鋼在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說。
“許多疾病是因為缺少某個細胞或組織功能衰退,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想:我只要回輸這個細胞,或者利用干細胞生成相應的組織或類組織移植到身體上,‘更換’掉受損的細胞或器官就可以了。”裴鋼說,“而除了細胞治療、組織治療之外,干細胞研究和再生醫學也給許多退行性疾病帶來全新的治療手段和希望。”
“只要輸入一個造血干細胞,就可以重建受致死劑量照射損傷的造血組織,這在動物試驗中已經被證實。同樣,人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后也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造血。”軍事醫學科學院全軍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裴雪濤說,“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模擬出一個體內的微環境,那么今后就有可能在體外實現‘人工造血’,輸血就不再需要人們捐獻,也不會有血液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更不會發生血荒或者找不到稀有血型的事了。”
“這些還只是在治療疾病方面的應用。”裴鋼補充道,“每個人都想長生不老,想變得更年輕、更漂亮,這些可能都與干細胞有關。而除了醫療領域的應用,干細胞還可以用于農業、畜牧業,比如利用‘克隆’技術選擇物種的優秀性狀,或者抑制傳染病的傳播等等。”
應用潛力尚不可等同于現實治療力
正是由于干細胞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人們開始漸漸熟知這個熱門新領域,在某些醫療機構的宣傳中,干細胞似乎可以“包治百病”。而事實上,裴鋼表示,應用潛力尚不可等同于現實的治療力,干細胞治療手段距步入成熟的臨床階段還需要時日。
從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間,全球干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數量幾乎都處在高位增長,而就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裴雪濤發現這個發展趨勢開始趨緩。
“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現象,顯示這個領域出現發展瓶頸和回歸理性。開始更多地關注干細胞治療及應用的科學和技術難點、標準、規范、問題和風險,以及我們常常忽略掉的在臨床試驗當中的細胞差異性、疾病差異性、個體差異性和難以比較性等問題。而這些在臨床試驗中我們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都還沒有得到科學的答案。”他說。
對于這些問題,裴鋼表示,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可能不關心,但科學家卻一定要搞明白——干細胞進入體內之后去了哪里,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它的歸宿又在哪?“科學家目前依然無法完全給出這些問題的準確答案,以至于干細胞在治療機理上往往是‘一筆糊涂賬’,一些醫療機構只好回答大家:分泌了許多活性因子,改善了人體環境,促進了細胞生長,達到了某種治療疾病的效果。但分泌了什么、分泌了多少等等,還有許多問題都還沒有搞清楚。”他說,“如果這些問題沒解決,干細胞治療就離常規應用存在著一定距離。”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人類對干細胞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以臨床應用為目標的干細胞基礎與轉化研究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瓶頸和新的研究熱點。”裴鋼說。
不容忽視的倫理問題
正當干細胞研究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倫理學家、政治學家以及一些政府機構發出了不少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他們的主要依據是干細胞研究涉及到人類胚胎、生命權利以及器官再造等一系列倫理學、宗教等敏感問題。對此,裴雪濤表示,盡管干細胞技術為當今生命科學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但與此同時所引發的生命倫理問題也備受關注,“如何更好地協調和解決干細胞研究過程中面臨的倫理學爭論,成為擺在人們面前一個很現實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胚胎來源和‘克隆’技術引發了激烈敏感的倫理之爭,反對者爭論的焦點圍繞‘胚胎是不是生命、是不是人,以及它的來源’等問題。”裴雪濤說,“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科學工作者、倫理學家以及社會公眾在一些問題上已達成共識。”
據他介紹,這些問題包括:人類干細胞研究的地位正逐步受到應有的尊重,充分尊重胚胎、尊重人的權利和尊嚴;科學家更加注重干細胞的來源問題,如果多能干細胞來源于胎兒組織,則必須遵守所有涉及人類胎兒組織研究和胎兒組織移植研究的法律和規則;女性供卵要非常慎重,必須獲得當事人的知情同意,遵守有關的倫理學原則和法律法規,并嚴禁將其作為商品和有價值物品進行交易;對輔助生殖技術等也有了更加科學和嚴格的監督和控制。
“干細胞研究的倫理學觀點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各國政府對于干細胞研究的態度也在不斷變化,這至少證明干細胞研究成果對于人類的益處正在逐步得到認可,也證明了科學成果無論是自然科學成果還是社會科學成果,都是以是否有利于人類社會為最終目標。”裴雪濤說,“我們應該堅持科學研究的宗旨,為人類生存、幸福和發展堅持趨利避害,堅持公正的恒久道義,促使科學和道德協調發展。”
許多管理規范仍然有待完善
人胚胎干細胞治療可能引起的免疫排斥,iPS技術個體化治療的成本高、周期長、可能的致瘤風險,以及現有的人胚胎干細胞定向誘導分化的效率依然不夠高……許多問題至今仍然制約著干細胞的轉化應用,但裴雪濤表示,這些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問題,也是科學家正努力解決的難點和熱點,事實上我們相較于國外并沒有落后很多,許多領域還具有明顯的領先性和優勢;而從相關的管理規定來說,我國尚存在滯后現象。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近幾年對待細胞治療或干細胞治療是比較友好的,他們采取典型的分級分類管理模式,從采集到風險評估,所有的東西都有非常明確的界定;歐盟的藥監部門有專門的先進治療委員會,對各類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等進行科學的評估,對準許、變更、終止、撤回都有一套流程。”裴雪濤說,“韓國作為國家戰略在大力推進干細胞轉化應用,并批準上市了第一個干細胞治療新藥;而日本目前采用了與我們較為相似的管理模式——主要采用雙軌制的管理理念,就是既接納把干細胞當成一個生物制品類進行嚴格的申報,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類似于美國的先進治療技術啟動臨床試驗,二者的臨床前研究都同樣需要規范完備。”
今年8月2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文件(下稱《管理辦法》),提出了臨床研究應當遵循科學、規范、公開、符合倫理的原則。裴雪濤表示,《管理辦法》的核心理念和要求基本與國際上一致,即“注重倫理原則,保護受試者、捐獻者權益;符合安全、有效原則;知情同意;促進公眾健康;臨床試驗透明化;保護個人隱私等”。
盡管干細胞治療的前景令人鼓舞,干細胞治療適應癥的療效得到初步肯定,但專家表示其存在的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須針對各類風險因素進行不懈的探究,并通過嚴格質量控制,開展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干細胞治療臨床試驗解決。
“雖然干細胞應用是一個成長快速、體量非常大的新興產業,也是發展與轉型的重要機遇期,但我依然認為我們走到了其技術研發、臨床試驗、轉化應用和產業化的瓶頸階段,依然存在許多的挑戰、問題和風險,需要我們共同面對、共同努力,推動其科學、健康、快速、有序地發展。”裴雪濤說,“鑒于再生醫學的誘人前景和干細胞技術的飛速發展,相信干細胞治療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實現突破,從而造福人類。”
“目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的干細胞研究超過8000項,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學難題,幫助人類實現修復創傷和病理組織、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引發新一輪醫療技術革命。”在近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青年系列第8......
干細胞研究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學難題,幫助人類實現修復創傷和病理組織、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目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的干細胞研究超8000項。我國至今尚未有干細胞產品或技術上市,需要干細胞應用研究和......
法國和瑞士研究人員近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名被稱為“日內瓦病人”的男子,是最新被宣布病情得到長期緩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重要的是,他并沒有像之前的病例那樣接受帶有病毒阻斷突變......
20日發表在《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開發“類原腸胚”的新方法,其中包括一個重要組織——卵黃囊,這是以前模型中所缺少的。原腸胚形成是胚胎將自身從空心球體......
人的多能干細胞具有無限增殖潛能,可分化為人體內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干細胞在疾病治療、組織修復等領域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和臨床應用價值。然而,目前干細胞的突破性研究仍面臨著很大挑戰,包括如何擴大干細胞的量......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團隊揭示了生化反應速度的差異是導致小鼠和人類時鐘差異的原因。為了確定這一發育原則,研究人員利用“干細胞動物園”重現了除小鼠和人類之外的4種哺乳動物的節段時鐘。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團隊揭示了生化反應速度的差異是導致小鼠和人類時鐘差異的原因。為了確定這一發育原則,研究人員利用“干細胞動物園”重現了除小鼠和人類之外的4種哺乳動物的節段時鐘。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團隊揭示了生化反應速度的差異是導致小鼠和人類時鐘差異的原因。為了確定這一發育原則,研究人員利用“干細胞動物園”重現了除小鼠和人類之外的4種哺乳動物的節段時鐘。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
“3、2、1,點火!”話音剛落,一道火光緩緩上升,劃破漆黑長夜。這是在5月10日晚21時23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的情形。看著天邊的火光漸行漸遠,慢慢消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
研究人員從人類胃部提取干細胞,并將其轉化為能對血糖水平變化作出反應的胰島素生產細胞,就像健康的胰腺細胞一樣。這一發現可能意味著有一天,糖尿病患者可以生產自己的胰島素,而不是依賴注射。人類胃部分泌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