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王佳偉課題組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多年生草本植物彎曲碎米芥成花誘導的分子機理,并解釋了高等植物的開花多樣性可能正是由于不同植物間不同成花誘導途徑的貢獻差異決定的。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雜志。
“年年歲歲花相似”,這句古詩形象地指出了多年生植物在每年特定的時間開花,并且可以生長多年的生活習性。那么,這些植物是如何感知四季變化、調控開花的呢?王佳偉課題組通過對多年生草本植物彎曲碎米芥的研究,揭開了年齡途徑和春化途徑共同參與調控開花的分子機理。
彎曲碎米薺屬于十字花科碎米薺屬,為兩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王佳偉研究組發現,彎曲碎米薺的成花誘導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即春化作用。同時,幼年期的彎曲碎米芥不能感受低溫而出現正常的春化反應。這表明彎曲碎米芥的年齡決定了春化反應的敏感性。研究發現,彎曲碎米芥的成花誘導需要同時解除兩個抑制因子,即FLC和TOE1。其中,FLC是春化途徑的關鍵調控因子,持續的低溫可降低FLC的表達;TOE1的表達則受到年齡途徑關鍵因子miR156的調節。
在幼年期,miR156高水平表達,TOE1含量較高,抑制下游開花關鍵基因的表達,導致植物對春化作用不敏感;隨著植物年齡的增長,光合作用產生的糖分不斷積累,導致miR156含量逐漸下降。此時,TOE1的表達減弱,年齡途徑對開花的抑制作用被解除,植物對春化作用敏感,持續的低溫即可解除FLC的抑制作用,誘導植物開花。
“年齡途徑和春化途徑共同調控開花,與多年生植物的生長習性密切相關。”王佳偉解釋說,這一分子機制確保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在獲得足夠生物量后,感受外界環境的變化,從而開花結果、繁衍后代。
PD-1全稱為細胞程序性死亡受體1,最初認為該分子與細胞死亡相關。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PD-1并非與細胞程序性凋亡相關,其具有負向調節免疫的功能。PD-1是一種主要表達在T細胞上的抑制性受體,在......
CRISPR/Cas系統是廣泛存在于細菌和古菌中抵抗病毒、質粒等外源核酸的獲得性免疫系統。II型的Cas9在RNA的介導下可以特異性識別、切割dsDNA,具有可編輯性,因此被廣泛用作基因編輯工具。由于......
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茨海默癥(AD)、脊髓側索硬化(ALS)、額顳葉癡呆(FTD)等,都是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給患者以及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與負擔,然而目前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然而如何才能“多快好省”地培育出高產又優質的“黃金”種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韓斌課題組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錢前課題組......
近期,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百合課題組揭示了雙色百合花形成的關鍵分子機理,將為花色的人工調控及分子改良提供理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期刊《植物科學前沿(FrontiersinP......
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復旦大學吳柏林研究組與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研究組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揭示了自閉癥致病的分子機理。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分子精神病學》。自閉癥是一種復雜的遺傳性癥候群和......
自閉癥是一種復雜的遺傳性癥候群和神經精神發育類疾病,多發于兒童早期,臨床診斷由三個典型特征所判定,分別是社交障礙、重復刻板行為以及語言溝通障礙。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且近年來自閉癥的患病率逐漸升......
12月6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擔任指導專家組組長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機理”重大研究計劃(以下簡稱該計劃)順利通過綜合評估并考評優秀。該計劃是基金委在“十一五”期間啟動的第一批重......
2016年7月1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柱成課題組在《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線發表題為《染色質重塑因子SWI/SNF基態的結構》(Struc......
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確定了胚外內胚層(extraembryonicendoderm,XEN)樣狀態是化學重編程早期的一個中間狀態。他們通過以XEN樣狀態作為指標更精細優化每一個步驟的重編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