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不斷有城市宣布從某一天開始公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此舉源于一個時間節點――按照全國統一部署,今年年底之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都要按照空氣質量新標準要求,開展監測并發布數據。
大限將至,這些城市準備好了嗎,能夠保證數據真實可信嗎?
監測準備工作進展如何
緊鑼密鼓準備,馬不停蹄督查,74個城市、496個站點年底前就緒
早在今年1月,北京已經開始公布PM2.5研究性監測數據。3月,上海也加入這一行列。此后,珠三角、江蘇等區域或省份,都開始按照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監測并發布數據。但是,由于各地的條件不同,步伐與節奏也參差不齊。
到環保部網站看看,就知道主管環境監測的副部長吳曉青有多忙――從10月底到12月初,他和同事們幾乎馬不停蹄地在各個省市跑,目的只有一個,督促這些省市在大限前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
“吳曉青部長和萬本太總工各領一路,按照南北劃分,要走遍全國各個省份,一個都不能落下。”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接受采訪時,手里還捏著一份 “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工作進展”的最新簡報。簡報中,相關城市涉及的點位數量、進展與計劃以及進度評價,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哪里存在問題,一目了然。
朱建平告訴記者,截至12月中旬,除哈爾濱、拉薩、呼和浩特三個省會城市以及河北省幾個城市的個別站點存在問題之外,其他各地各站點已經做好充分準備。那三個省會城市目前也已經找到解決辦法,比如哈爾濱由于設備招標過程出現爭議耽誤時間,儀器設備難以到位,環保部已經協調浙江省向其借出設備以保證年底前運行。由于正值冬季,工作條件十分艱苦,拉薩的準備工作曾經令人擔心,從最近情況看,儀器及工作人員已經到位。
“對于監測工作進展,以前是每月調度一次,現在改為每周一次,我們還成立了特別工作組,只要發現哪個地方有問題,馬上趕過去。”朱建平說,按照環保部的安排,12月底之前,第一階段實施新標準的74個城市、496個國控站點,一個都不能少,必須達到監測發布的要求,保證做到每點逐小時發布六項數據和 AQI(環境空氣質量指數)。
能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可信嗎
數據直傳國家監測站,若干技術措施和規定防止數據被修改
執行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后,預計將有82%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這是不久前我國第一部綜合性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發布時,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透露的數字。
今年年底前開始監測,時間段正值北方采暖季,空氣質量數據一定比較難看,各地會不會有意美化數字,如何確保數據發布真實有效?
針對公眾的這些擔心,環保部的督查小組每到一地,都會對數據的問題提出要求。吳曉青在多地不斷強調,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實施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監測數據應該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當前的空氣質量,必須確保發布的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絕不允許掐頭去尾、弄虛作假。
朱建平告訴記者,為保證數據質量,環保部采取了若干技術措施,防范數據被篡改。以前,各地各國控站點的監測數據都由省級監測站匯總,上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省級站不會篡改數據,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存在不正確的政績觀,可能會在數據上做手腳。新的監測網絡中,數據匯總將不再經過省級站,而是實時直接上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同時,總站實時監控各站點設備運行情況,包括設備儀器狀態、參數調整等,這在技術上減少了數據被改動的機會。
監測數據如何參與評價有了新規定。朱建平解釋,每天監測24小時會產生24個數據,過去,有的地方挑出其中18個數據上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用以計算日均值。新標準不僅要求計算數據的20個小時日均值,而且要求如果24小時監測數據都有效,就都要使用。
數據如何修訂也有新規定。由于電壓異常、儀器故障等原因,實時發布的數據可能存在誤差以及異常,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不允許各地自己修訂上報數據。如果各地在評價時對少量數據做了技術處理,必須做出充分說明,比如機器故障得有維修說明,電壓異常得有電力部門證明。
“我們正在開展環境工作質量大檢查,檢查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就是一項內容。”朱建平透露,明年環保部將要加大“飛行檢查”力度,如果對某些城市的數據存有懷疑,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流動監測車事先不做任何通知,直接開過去監測。
嚴格監測的目的是什么
科學減排和有效預報,需要長期積累數據,最終有效防治污染
“今天的PM2.5濃度一定不低。”12月20日,北京市西城區居民胡彤昆對記者說。雖然北京發布PM2.5監測數據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因為這些數據沒有正式參與評價,胡彤昆還在憑自己的感覺推斷空氣質量。元旦后,這種狀況將有所改變。
環境監測數據的作用不外乎兩個,一是為污染物減排提供數據支撐,二是指導公眾生活。長期以來,由于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污染物種類有限,不僅污染物來源分析缺乏數據支撐,影響減排的科學決策,而且不能有效指導百姓生活。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污染物監測種類由原來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三項,新增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擴展為六項,這些污染物都與空氣質量、與公眾健康緊密相關。
“不是讓大家知道數據就完了,關鍵是重在防治,這就要求我們把監測做好。”朱建平說,“在PM10沒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又提出PM2.5的防控,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按照新標準監測,由于新增監測項目、原有限值加嚴等原因,數據上可能會不好看,但是盲目地追求好看或者急著與國際全面接軌,都是對公眾的不負責任。只要如實告訴公眾,相信公眾可以理解,我們要讓公眾對數據有信心。”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對此非常認同,他告訴記者,由于長期缺乏普遍的監測數據,對PM2.5的來源分析還遠遠不夠,長期的監測數據積累才能更好地為減排服務。“大家都在談協同減排,但是何種條件下、每種污染物的減排比例怎樣,才能保證減排效益的最大化?這需要進一步研究。”
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如何更好地為百姓服務?朱建平認為,要指導市民的日常活動,最有效的還是環境空氣質量預報。由于預報的基礎和前提是日報積累的監測數據,加入PM2.5和臭氧等指標后,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將更復雜。但即使存在困難,也要有計劃地推進試點。
對于目前一些城市的應急預案,朱建平給予積極評價,但是他認為,特殊條件下,要求哪家企業停產都不是隨意的,應該有足夠精細的污染來源分析。同時,大氣污染絕不是一個城市可以解決的問題,必須形成強有力的聯防聯控機制。
鏈接――
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分步走
今年年初,國家頒布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按照統一部署,新標準分期實施。
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實施;
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實施;
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實施;
2016年,在全國實施,全國各地都要按照新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并公布監測結果。
禾信儀器近期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已組建了新業務(含實驗室、醫療、公安等新業務)專業銷售團隊約50人,將重點開拓各新應用領域市場。公司新業務領域占比近年來在逐步提升,正逐步擺脫傳統環境監測領域對政府采......
生態環境部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近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召開第十三屆西北地區輻射安全監管經驗交流會議,交流西北地區輻射安全監管典型經驗、優良做法、良好實踐,進一步提升西北地區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水平,推......
近日,韶關市生態環境監測站發布《2023年韶關市“十四五”區縣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能力提升項目公開招標公告》,預計花費8295300.00元采購儀器設備。詳細信息如下: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HXZB2......
面對北方持續不散的霧霾,遼寧省環境監測實驗中心采取果斷行動,與儀器廠商緊密合作,全國首創地將在線質譜儀應用于改裝后的移動監測車,以提前開展PM2.5組分和VOCS的專項監測。為滿足緊迫的監測需求,實驗......
現有土壤修復處理時間長,污染物多樣化,處理技術缺乏通用性。因此,來自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可快速修復土壤中多種污染物的高溫電熱工藝。通過脈沖直流電輸入,使污染土壤在幾秒鐘內升至1000到3......
近日,通遼市生態環境技術服務中心就通遼市VOCs監測能力建設項目公開招標,預算金額1071.84萬元,采購多項環境監測儀器及綜合分析裝置。詳細信息如下:通遼市VOCs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
雪迪龍是國內環境監測市場領軍者,產品體系完善,技術實踐經驗豐富。雪迪龍成立于2001年,成立之初以研發工業過程分析系統為主,隨后逐步涉足大氣環境監測、碳排放監測等新興領域,并收購了英國KORE公司和比......
項目概況森林生態系統監測網絡建設(儀器設備購置和配套服務)(一)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3年11月10日......
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高翔課題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路璐課題組合作,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發表了題為Solar-......
項目概況2023-2024年廣東省VOC監測及大氣污染源監控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