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診斷
1.CLL 兩者均以老年人居多都有脾大及外周血淋巴細胞明顯增高。主要鑒別點:①CLL大多病情進展緩慢,病程可長達數年甚至10余年以上,而PLL病情呈進展性,治療反應差,生存期僅1年左右②PLL的血白細胞增高幅度遠高于CLL,3/4的PLL白細胞>100×109/L。③PLL的淋巴細胞帶清晰的核仁而CLL的淋巴細胞為成熟的小淋巴細胞無核仁④免疫表型不同T-PLL是否需和占CLL中1%以下的T-CLL鑒別尚有爭議多數作者認為T-CLL實際上為T-PLL的變異型,故無鑒別價值。
此外10%的B-CLL的白血病細胞呈混合性,即以小淋巴細胞為主,但尚有10%左右的淋巴細胞為幼稚型,可有核仁有時可高達50%,稱為CLL/PLL80%的CLL/PLL,其幼稚淋巴細胞比例穩定臨床表現免疫表型病程及生存期和典型的CLL無區別,有人稱為CLL的變異型此外20%的CLL/PLL在病程中可轉化為典型的PLL,轉化后平均壽命僅9個月屬CLL變異型的CLL/PLL,根據臨床表現及免疫表型,可和PLL區分。轉化型CLL/PLL,根據轉化前存在典型的CLL臨床及免疫表型特點,也不難和PLL鑒別。
2.毛細胞白血病(HCL) HCL具脾大、外周血淋巴細胞增多的特點故也需和PLL鑒別:①HCL患者外周血以全血細胞減少居多而PLL者血白細胞必明顯增多②HCL的淋巴細胞為毛細胞(HC),PLL的淋巴細胞大多有核仁,形態上兩者明顯不同③HCL的HC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陽性而PLL為陰性④免疫表型不同(表1)。⑤電鏡:HCL可見顯著的毛狀凸起及板層,核糖體復合物PLL則有明顯的核仁
3.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ALL患者血及骨髓有大量幼稚淋巴細胞有時脾也明顯腫大,也需和PLL鑒別:①ALL以兒童及青少年多見,PLL則主要見于老年人。②ALL常伴淺表淋巴結腫大而PLL少見僅見于部分T-PLL③形態學上ALL的原始、幼稚淋巴細胞染色質較PLL細核仁不如PLL清晰④免疫表型B-ALL表達較早期抗原,如CD20CDl9、CD10而B-PLL則表達較成熟抗原如SIg等。
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半數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多明顯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細胞比例大于50%與成熟淋巴細胞相比其形態特點為:胞體稍大,胞質豐富,核/漿比例稍低,核染色質濃集呈塊狀或粗細不等排列不勻,沿核膜周邊較密集核質與核仁發育不同步即核仁明顯而核質較成熟。T-PLL患者的幼淋巴細胞核/漿比例高胞質強嗜堿性無顆粒常有突起;核橢圓形或不規則可有折疊、扭曲,核染色質較致密,核仁明顯通常為一個約19%的T-PLL胞體小光鏡下核仁不明顯,電鏡下則可見核仁這組病例為小細胞變異型T-PLL。
2.骨髓象 增生明顯活躍以淋巴細胞為主,幼淋巴細胞形態特點與外周血一致。骨髓干抽現象少見,活檢示白血病細胞呈彌漫性或混合性浸潤
相差顯微鏡:幼淋巴細胞核仁1~2個部分細胞胞質中有粗顆粒,有時聚集在胞質一側,部分細胞胞質可見突起的小絨毛。
超微結構:幼淋巴細胞有絨毛狀小突起0.07~2.5μm長。多數細胞有大的核仁,核圓形,胞質豐富,高爾基體不發達
細胞化學:80%的患者PAS呈不同程度陽性ACP陽性TRAP、POX、SB均陰性非特異酯酶在T-PLL患者呈陽性。
3.細胞遺傳學60%的B-PLL有14q+ 76%的T-PLL有14號染色體斷裂斷裂點為q11和q32inv(14)(q11;q32)是常見的核型53%的T-PLL有8號染色體三體
4.免疫表型 T-PLL:CDla -YdT -CD2+ CD3+ CD5+ CD7+ CD25-/+ ,CD38+/ -;CD4+ 、CD8-者占65%CD4+ CD8+ 者占2l%CD4 -CD8 -者占13%。
B-PLL:CD5-/+ CDl0-/+ CD11c-,CD25 -CD23-/+ ,CD24+ ,B-1y7 -FMC7+ ,slg++ (μ或δ+μ)。
5.生化檢查 血清鈣正常。
其它輔助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癥狀體征,選擇X線CT、MRIB超心電圖等檢查。
相關檢查: 丙酮酸 總磷脂淋巴細胞蘇丹黑B染色血小板過氧化物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