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注目的寶鋼湛江項目有了新進展,寶鋼整合廣鋼、韶鋼即將進入實質性資產重組的階段。而前提是淘汰廣東省內1500萬噸落后鋼鐵產能。寶鋼集團副總經理、廣東鋼鐵集團總經理趙昆10日說,重組后的廣鋼將實施環保遷建,在湛江東海島建設年產500萬噸精品鋼鐵基地,目標市場瞄準國內南方市場和東盟地區,產品定位于高檔碳鋼板材。
“鐵腕”淘汰落后產能
廣東是鋼鐵消耗大省,卻是鋼鐵產量小省,鋼鐵產能僅占全國4%。因為鋼材供不應求,各地小鋼鐵廠一哄而上,呈現“一小二散三差”狀態。全省近3000萬噸鋼鐵產能,一半以上工藝落后、污染嚴重、模式粗放,給當地的資源、環境、生活造成極大壓力。
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颶風”襲擊,保增長、保就業成當務之急,“三小”企業紛紛借勢死灰復燃。但是,廣東上先進產能的決心不變,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不停,頂住多方壓力,冷靜地提出“保增長與調結構有機結合”,“壯士斷腕,順勢而為”,“十一五”期間必須關停、淘汰落后鋼鐵產能1000萬噸。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多個場合強調:“千萬不要因為要保增長、保速度,不管什么項目都上。盲目挽救落后的生產能力,無異于飲鴆止渴!”
廣東再出重拳,采取行政手段,加速淘汰“小鋼鐵”。全省各地如實上報淘汰企業目錄,省政府派人督促現場拆除。同時將淘汰“小鋼鐵”列入節能減排政績考核,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停產處罰,對領導干部考核則“一票否決”。省長黃華華親自與21個地市領導簽訂“軍令狀”:“無論困難有多大,任務有多艱巨,都必須完成,沒有退路。”
廣東還制訂經濟、環保等政策,對鋼鐵企業電價、水價等區別對待,讓“小鋼鐵”無利可圖,退出市場。對積極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省里給予財政補貼,早關停多補貼,遲關停少補貼。
“保增長,必須是有質量的增長,必須是先進產能的增長。壓小是為了讓大,汰劣是為了上優。不淘汰落后產能,先進產能就沒有發展空間。不發展先進產能,鋼鐵產業就無法轉型升級。”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妙娟一語中的。
迄今,廣東全省已關停淘汰落后煉鋼能力1040萬噸,發放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財政補助9678.9萬元。今年,廣東將繼續利用市場的倒逼機制,淘汰200多萬噸落后煉鋼能力,在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加快鋼鐵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的步伐。
減量置換,環保搬遷
“淘汰一般上高檔,總量平衡,結構提升,廣鋼選擇搬遷,必須突破發展空間與格局,有利于產業壯大、環境保護。”廣鋼集團董事長張若生攤開一堆數據,細述這些年廣鋼奮力“突圍”的艱辛。
此時,地處粵西湛江的東海島,進入了決策層和專家的視線。因為與寶鋼的設想不謀而合,廣鋼千里環保“大搬遷”提上議事日程。廣東的設想是,引進寶鋼重組韶鋼、廣鋼,實施廣鋼“環保搬遷”、韶鋼“結構優化”,通過減量置換,在湛江建設第一期500萬噸精品鋼基地。
按照專家測算,廣鋼環保遷建必要可行,而且搬遷之后節能減排水平躍上新臺階。與目前鋼鐵企業水平相比,湛江基地投產后每年可削減二氧化硫4047噸、化學需氧量998噸、煙粉塵排放39438噸,削減率分別達到42%、82%和86%,節能200萬噸標煤,節約新水2100萬噸,各項指標居世界前列。
這一計劃獲得國家主管部門的支持:寶鋼兼并重組廣鋼、韶鋼,并控股成立新公司,總部注冊在廣州。廣鋼全部淘汰煉鐵、煉鋼和軋鋼生產能力,遷出廣州,在南沙區保留一冷軋廠,所需熱軋板卷由湛江鋼鐵基地供給。韶鋼淘汰落后高爐和小轉爐,實施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
2008年3月,國務院批準同意,開展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前期工作,項目總投資698億元,建設規模為1000萬噸級,主要產品為廣東急需的高檔碳鋼板材。同時,廣東淘汰1200萬噸落后鋼鐵產能,其中,包括廣鋼、韶鋼650萬噸落后產能,實現減量置換。
聯合重組“壯筋骨”
寶鋼選址湛江,這是一步足以改變我國鋼鐵工業格局的“棋”――優化我國鋼鐵產業結構,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改變鋼鐵產業布局。
此前,寶鋼曾成功地跨區域重組新疆的八鋼、浙江的寧鋼。寧鋼重組一年,扭虧為盈,去年從虧損10多億元變為贏利4億元,徹底“翻身”。如果寶鋼、廣鋼、韶鋼聯合重組、優勢互補,將大大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為追趕鋼鐵“世界級”插上了翅膀。同時,新基地建在湛江東海島,也為我國鋼鐵“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趙昆奉命在廣東調研多年,見證了湛江鋼鐵項目的發展歷程。他算了一筆賬:“東盟10國每年需進口鋼材2000多萬噸,而湛江恰好是我國進軍東盟的橋頭堡。加快建設湛江鋼鐵項目,將為進入東盟市場創造先機。發展鋼鐵產業要統籌國內外,放眼全世界,把握經濟循環周期,掌握市場主動權。”
目前,東海島車流不息,一派繁忙。作為東海島鋼鐵基地重要的配套項目,總投資32億元、設計年產500萬噸的球團項目去年10月建成投產。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人士說,廣鋼遷建項目的順利推動,從量上來看,使廣東鋼鐵產能在全國的占比從目前的3.7%降至2.3%,降幅達到38%,但從質上來說,廣東鋼鐵業的能級將有極大的提升。這是典型的“減量基礎上的上水平”。
12月23日,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2(第十一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在線上成功召開。本屆論壇以“夯實基石計劃保障資源安全”為主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表示,為提升資源保障......
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先進鋼鐵研究團隊聯合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合金物理工藝研究所,研究揭示低密度耐磨高錳鋼強韌化與斷裂的演化機制。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MaterialsSciencean......
王國棟,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長期以來從事鋼鐵材料軋制理論、工藝、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基礎和工程技術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多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高技術項目(863)、攻關項目、......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民族復興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2022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成立70周年,值此之際,......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民族復興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2022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成立70周年,值此之際,......
9月6日,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2(第四屆)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暨2022民營經濟標準創新周北京專場”召開。本屆論壇以“標準引領·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為主題,在“雙碳”背景下聚焦我......
作為僅次于發電行業的高碳排放行業,鋼鐵行業如今也面臨著碳減排的巨大壓力。從全球范圍來看,平均每生產1噸鋼需排放1.8噸二氧化碳。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10.65億噸,碳排放量約19.17億噸,占全國碳......
浩瀚無垠的大海,不僅是生命的搖籃,更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然而,海洋的自然環境,也在侵蝕著海洋重大工程,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海洋經濟安全。提起侯保榮,業內都稱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
“大幅度提高傳統鋼鐵材料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又能有效地提高鋼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減輕了企業成本和環境壓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國棟團隊開發的超級鋼,在國際上連創4......
1、引言行業作為國家的基礎行業在經濟方面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鋼鐵行業產生的大量SO2和NOx等具有極大的危害。調查顯示,鋼鐵冶煉過程中大約有50%~61%的SO2和有47%的NOx是來自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