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5-23 08:02 原文鏈接: 廣州垃圾焚燒項目上馬在即選址爭議仍未休

    “三年前雖然垃圾焚燒項目暫緩,但其實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廣州已經沒有新的地方可以填埋垃圾了。”

      三年前廣州市番禺區擬建垃圾焚燒廠一事,一度引發風波。盡管此后當地政府以宣布暫緩建設來平息爭議,但并非治本之策,且面對日益逼近的垃圾圍城大限,垃圾焚燒重新上馬已經迫在眉睫。

      近日廣州市政府連續召開兩場垃圾處理座談會,盡管各界對垃圾處理的方式還有諸多分歧,但建設垃圾焚燒項目仍將提上日程。

      大限將至

      近年來,廣州垃圾產量年均遞增7%。目前,該市進入終端處理環節約12000噸/日。本月17日的首場座談會上,暨南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王伯光指出,廣州目前的垃圾處理方式還比較傳統,90%靠填埋,7%靠焚燒,而同樣在上海,焚燒處理已經占到了20%。

      22日舉行的第二場座談會上介紹了一項垃圾分類處理展開的調研。從調研的結果看,中國整體上在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上處于中下水平,表現為焚燒、回收、堆肥少,大部分是填埋。具體到廣州,廣州市全市人均日產垃圾1.1公斤(市區1.3公斤),相比紐約的數據是3.06公斤,廣州垃圾增長空間仍很大。

      調研結果還顯示,五年后,廣州市有1800萬人口,日均產生垃圾將達到1.8萬噸,將超出廣州市目前的垃圾處理能力。以承擔主城區垃圾處理任務的興豐填埋場為例,日處理量已經超出了設計能力的四倍,即將被垃圾填滿。

      與之相似,番禺生活垃圾填埋場也將于2012年填滿封場。除了興豐衛生填埋場和李坑生活垃圾焚燒電廠外,其他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多數不達標并且基本接近飽和狀態。

      “三年前雖然垃圾焚燒項目暫緩,但其實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廣州已經沒有新的地方可以填埋垃圾了,再不上馬垃圾焚燒廠,垃圾就將無法處理。”當地一位官員告訴記者,興豐填埋場當初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要再另覓填埋場已無可能。

      垃圾填埋也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我去過番禺火燒崗垃圾填埋場,那根本不是填埋,是堆放。我們住在華南碧桂園,每年有幾個月經常會聞到臭味,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問題很多。”國信聯合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泰松說。

      也有輿論認為,為何不在垃圾焚燒項目上馬前,先做好垃圾分類處理的工作,盡量做到垃圾的減量化,因為很多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實際上,近三年來,廣州也深入社區,大力開展垃圾分類的工作,但收效甚微。

      去年4月1日,《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暫行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實施了一年之后,效果可以說非常糟糕。

      即便是在一些西方國家,垃圾分類的推廣和收到成效也經過了一個長期的過程。“根據日本、中國臺灣的經驗,垃圾分類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推行。”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說,廣州要縮短到三到五年,能否做到?即便能做到,也只是減少了三分之一。“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也只是家庭源頭上的減量,但問題是,我們目前的填埋場馬上就填滿了,怎么辦?”

      也正因為如此,建設垃圾焚燒項目既是實現垃圾減量化的最快辦法,也是垃圾處理最終不得不采取的辦法。“我們對垃圾焚燒,要理性、要科學推進,但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彭澎說。

      選址是關鍵

      今年4月份報送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城市廢棄物品處置利用實施方案明確,未來三年廣州新建的6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名稱統一為“資源熱力電廠”,分別分布于白云、蘿崗、番禺、增城、花都、從化。今年該市將完成6個垃圾焚燒發電廠選址。

      雖然計劃已明確,但垃圾焚燒廠建設有如此強烈的反應,關鍵就是民眾對于環境污染和自身健康的擔憂。所以垃圾焚燒的技術是否過關,以及如何選址仍是未來垃圾處理的關鍵所在。

      在第一場由專家參加的座談會上,多位專家均認為,焚燒技術成熟,是環保項目,能控制污染,而且能節約土地,應該盡快上馬。

      但有人堅持認為建焚燒廠會造成環境污染。

            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說,既然不再大規模填埋,又要推進垃圾的處理工作,考慮到社會上有那么大的顧慮,能否將李坑垃圾焚燒廠附近的居民作為一個麻雀“解 剖”,“由我們這些草根、第三方的人,對李坑的居民做一次體檢,不用政府出錢,看他們到底得了什么病,與二噁英有沒有什么關系,給社會一個交代。”

      這個建議也得到了廣州市市長陳建華的認可。

      “能不能第三方進行調研?現在李坑就是一個樣板,這個樣板要做好。”陳建華說。

      與此同時,選址問題仍是關鍵。林泰松認為,建設垃圾焚燒廠要慎重,環評要嚴格,要遠離生活區,排放的標準要放開,起點要高。

       據《南方日報》報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曾多次表示,自己參加過焚燒廠防護距離的評審,最初提出的距離是1000米,即1000米范圍內不 許有住戶。垃圾焚燒廠散發的二噁英含量和焚燒爐距離成正比,距離越遠濃度就越小,影響也就越小。在500米之內,二噁英濃度很大,1.5公里之外的影響就 很小了。

      不過,對于廣州這個人口將見到1800萬的超級大城市而言,要尋找一處遠離居民區的選址并不容易。未來關于項目的選址爭議仍將繼續。

    相關文章

    誰在產生電子垃圾?全球一年產生5740萬噸電子廢棄物

    近日,根據國內有關媒體報道。,目前全球范圍內每年產生的電子廢棄物總計達到了驚人的5740萬噸,而在這其中僅有17.4%的電子廢棄物被妥善回收再利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有效緩解電子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威脅......

    這里垃圾堆積成山,廢棄衣物200年才能降解

    據央視財經報道,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素有世界“干極”之稱,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聞名世界。不過,阿塔卡馬沙漠在智利境內的部分區域卻飽受垃圾的困擾,當地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脆弱。CFF20LXzkOy......

    二十二部門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

    時隔三年后,《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迎來修訂版。近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二十二部門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進一步規范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理尺度,科研失信行為......

    形勢嚴峻!北太平洋垃圾帶漁具污染嚴重

        海洋清理組織的塑料研究,對001B系統在太平洋垃圾帶捕獲的物品進行分析,根據語言和國家代碼來尋找關于來源的線索。圖片來自海洋清理組織 &nbs......

    告別“埋埋埋”?氣化細渣有望資源化利用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循環流化床實驗室針對煤化工中難以處置的固體廢棄物——氣化細渣開展系統研究,提出了氣化細渣熔融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目前已完成千噸級/年中試試驗研究,即將開展工程應用。煤氣化是煤化......

    BiomekNGenius下一代文庫制備系統發布

    BeckmanCoulterLifeSciences推出了BiomekNGenius液體處理系統。該公司表示,該儀器具有集成的熱循環儀、實驗室器皿運輸和試劑分裝功能,可實現手動文庫構建和試劑轉移的自動......

    疫情下暴增5倍的醫療垃圾去哪了?

    口罩、防護服、棉簽、針頭、注射器……這些來自醫院、方艙、隔離點和核酸檢測點的醫療廢棄物,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疫情,就幾乎超過了過去一整年的產量。5月24日上海疫情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自3月1日以來,上海已......

    飛灰顆粒物中鐵同位素檢測有方法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后李銳與唐明金研究員等人對比分析了煤飛灰、垃圾焚燒飛灰與沙塵顆粒物中鐵(Fe)元素的含量、可溶性、存在形態及同位素組成。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

    飛灰顆粒物中鐵同位素檢測有方法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后李銳與唐明金研究員等人對比分析了煤飛灰、垃圾焚燒飛灰與沙塵顆粒物中鐵(Fe)元素的含量、可溶性、存在形態及同位素組成。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

    能存儲并處理數據的蜂蜜憶阻器問世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工程師在《物理學雜志D》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蜂蜜研制出了一款憶阻器。這是一種類似于晶體管的組件,不僅可處理數據,還可存儲數據。未來,他們或許能將數以百萬計或數十億計的蜂蜜憶阻器整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