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廣州市南沙區北科光子感知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據悉,該研究院未來將打造成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科研力量在大灣區實現成果轉移轉化的橋頭堡。
北科光子感知技術研究院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與廣州市南沙區于2022年3月合作成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先期依托光電測試技術及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感知技術與系統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致力于新一代紅外探測、光纖傳感、智能感知等應用基礎研究和成果產業化在南沙區落地,將同時大膽探索創新驅動發展的組織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
記者了解到,北科光子感知技術研究院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祝連慶團隊在新一代半導體紅外光電子材料與芯片、光纖傳感與智能感知系統、光學視覺檢測與測量領域、智能微系統領域的核心技術和科研成果、科研平臺資源,面向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需求和航空航天、智慧城市、新能源裝備檢測監測等領域的產業應用需求,開展光纖傳感系統、視覺測量系統、新型半導體紅外光電材料與芯片、集成紅外光電系統產品樣機的開發,打造“半導體紅外光電子技術創新中心”和“光纖傳感產業化應用推廣中心”。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校長陳昕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優勢,南沙區地處灣區核心,是創新創業、舉國關注的熱土。
據介紹,北科光子感知技術研究院未來將通過聯合相關上下游研究機構、產業單位開展技術合作和重大項目聯合開發、協同攻關,建立產學研用聯合實驗室,加快成果工程化迭代和轉移轉化,形成光子感知技術特色研究與應用研發團隊,并以核心技術吸引投資,在南沙區孵化光子感知新技術和新產品,逐步構建科研集群和成果轉化集群。
圖利用超分辨光子力學顯微鏡測量單納米顆粒受電場力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U23A20481、62275010、52073006)等資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王帆教授和鐘曉嵐教授團隊聯合生......
新型運動模擬器由兩個工業機械臂構成。圖片來源: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在漆黑的地鐵隧道或是其他暗不見光的環境中,嚙齒動物可自如穿行,仿佛擁有“看不見的指南針”一般,這是生物界一個未解之謎。現在,以色列巴伊蘭大......
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劉曌地等人首次提出并實驗實現了量子夏克–哈特曼波前傳感器。通過重構雙光子橫向空間波函數,觀測了位置糾纏光子對在自由空間傳播時振幅關聯......
圖在非線性光子系統中構建人工規范場,實現光子的分數量子霍爾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2322415)等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陳明城等利用基于自主研發的等離子體躍遷型超導高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陳明城教授等利用基于自主研發的等離子體躍遷型超導高非簡諧性光學諧振器陣列,實現了光子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并進一步在此系統中構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場以構造人工規范場,在......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陳明城教授等利用基于自主研發的Plasmonium型超導高非簡諧性光學諧振器陣列,實現了光子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并進一步在此系統中構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劉新風課題組與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張青、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熊啟華課題組合作,實現室溫下連續域束縛態(BIC)中激子極化激元凝聚,在低功率注入下獲得了具有小發散角......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教授陳潔菲課題組在單光子操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陳潔菲課題組在實驗上首次實現了單個光子非經典光源在時空(2+1)維的艾里子彈。其相關研究成果以“Spatio......
感覺反饋對截肢者探索環境并與其互動非常重要。現在,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能將熱信息從假肢傳遞給截肢者的設備,從而使截肢者能夠感知外界溫度并做出反應。這個名為MiniTouch的設備,使用現有電子設備,可以......
無論是太陽的東升西落,還是城市的東西南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方向、定位目標或是記憶場景,都需要用大腦對空間信息進行處理和記憶。那么,這個過程是如何在大腦中發生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