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伴隨著我國博士制度的改革,“專業博士”的概念逐漸被考生乃至大眾所接受。特別是2024年4月正式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明確了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的不同定位——學術學位強調突出學術研究能力,專業學位強調突出專業實踐能力。同時,規定在學位申請方面,學術學位研究生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申請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除了傳統的學位論文答辯形式外,還可以通過規定的實踐成果答辯申請學位。
這樣的規定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尤其是專業博士的培養與學位申請開辟了新路徑,體現了我國學位制度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特點。
不過在筆者看來,盡管《學位法》為專業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以實踐成果答辯申請學位的選項,但學位授予單位依然可以鼓勵他們以學位論文申請博士學位。究其原因,國際上已經有學者指出,如果不要求研究生寫學位論文,有可能導致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越來越“水”。但除此之外,現階段的一個更重要原因則在于,我國雖然已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但離“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依然需要專業博士在知識創造上的助力。
專業博士作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在我國創新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既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又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為解決實際工程技術或管理問題提供創新方案。專業博士在學位論文撰寫和研究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技術和理論,以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新過程,他們所取得的創新性成果,無論是新技術、新工藝還是新的管理模式,都為行業創新注入了新活力。
具體而言,專業博士撰寫學位論文至少具有如下三個良好影響。
首先,專業博士撰寫論文有助于促進行業知識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學位論文是對專業博士知識水平、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綜合檢驗。通過撰寫學位論文,專業博士能夠系統地梳理和總結自己在專業領域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將零散的知識和經驗升華為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學術成果。這不僅有助于他們自身學術素養的提升,也為行業內其他人員提供了可借鑒的知識資源,促進整個行業知識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例如,在生物醫藥領域,專業博士可根據對某種新型藥物研發過程的深入研究,撰寫學位論文,詳細闡述藥物的作用機制、臨床試驗結果以及創新點等,為后續相關藥物的研發提供重要參考。
其次,專業博士撰寫論文有助于促進產學研各方的合作交流。以工程類專業博士為例,鼓勵工程博士撰寫學位論文,可以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多方面進行合作。這種跨機構、跨領域的合作模式促進了知識、技術和人才的流動與共享,有利于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系統。
在撰寫學位論文的過程中,各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高校提供理論支持,企業提供實踐平臺和應用需求,科研機構提供技術保障。通過這種合作,不僅能夠推動技術與產業的創新發展,還可促進產學研各方的緊密聯系,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
最后,撰寫學位論文有助于提升專業博士生自身的創新能力。撰寫學位論文要求專業博士生進行獨立研究,從選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數據到得出結論,整個過程需要他們具備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一過程的鍛煉,專業博士能夠在其專業領域內成為具有獨立研究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表述并不意味著在專業博士生的畢業問題上,我們要回到“只能通過學位論文才能畢業”的單一路徑上。專業博士生畢業路徑的多樣化是大勢所趨,筆者只是建議學位授予單位鼓勵專業博士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而且,這樣的鼓勵也要確保專業博士面向國家、行業和區域發展需求,針對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工程實際問題,科學規范地運用理論知識和工程方法進行系統深入研究。例如,工程博士的學位論文要提出解決工程問題的創新性方案,并通過方案實施取得顯著實效和創新性應用成果。
總之,《學位法》的實施讓專業博士可以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但在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大背景下,鼓勵專業博士以學位論文形式申請學位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較高的戰略價值。通過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專業博士能為行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作者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教授,本文為2022年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重點項目“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與國家創新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2JYA00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