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去年6月21日,四川省眉山市“夏至低碳日”活動正式啟動,瑞士駐華大使館發展參贊沃爾特?梅爾與市民騎自行車上街宣傳低碳生活和環保。眉山市政府將每年農歷“夏至”確定為低碳日,倡導市民騎自行車上下班,餐住行業取消一次性用品,超市不提供購物塑料袋等活動。2010年6月3日,中國的寧夏銀川、四川眉山、山東德州和北京東城區成為中瑞合作低碳城市項目首批試點城市。
覆蓋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的“電谷大廈”成為河北保定的新地標,“太陽城”賽過“扒雞”成為山東德州新的城市名片……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號。近日,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低碳建設還停留在摸索階段。
時值各地兩會進行中,“低碳城市建設”再次成為各地兩會的重要議題。然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姜克雋在接受記者時表示:“我國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
目前業界公認的低碳城市標準是,將建筑、交通、工業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規劃納入城市的整體運行規劃中,并能使整個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顯下降。
據姜克雋介紹,如果據此標準,在我國沒有一座城市真正做到“低碳”,倒是出現了諸多建設低碳城市的“怪現狀”。以低碳之名行地產開發之實,打著低碳旗號的建新能源產業園區,實際上仍停留在設備制造的低端加工環節,有的地方甚至“燒著高碳的煤,生產低碳的節能燈”。
對于諸多“怪現狀”,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王克分析說,“低碳城市被炒得那么熱,其實,真刀真槍的工作還沒起步,還停留在摸索階段。”
也有學者認為,建設低碳城市中出現種種問題是任何新生事物發展初期都極有可能出現的。低碳城市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找到公認的模式,中國則更是處于嘗試階段。
在中國開展太陽能項目的普尼太陽能副總裁Foster認為,打造低碳城市不能僅僅是政府一頭熱,只靠行政力量推行。而是需要運用多種手段,同時調動包括企業、科研機構、投資機構、民眾等在內的全社會資源。
有些國內學者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低碳城市建設中的很多環節,包括新能源、減排技術等,政府官員未必是“行家里手”。因此,在政策制訂和實施過程中,政府應扮演的角色是促進企業、投資公司、科研機構等多方面合作的“中間力量”。
對于我國目前低碳城市建設中“形象大于實質”的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莊貴陽認為,“這也算一種進步,總比沒有強”。在他看來,低碳城市的理念能被廣泛接受,本身就很不容易。“當然,真正的低碳建設,還任重道遠。”
太陽能熱化學氫(STCH)完全依靠可再生太陽能驅動氫氣生產,得到的是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綠氫”。但現有STCH的效率有限,只有約7%的入射陽光用于制造氫氣。據發表于16日出版的《太陽能》雜志上的一篇論......
完全依靠自然光,一平方米大小的蒸發器每天能從海水中收集多少淡水——答案是23升,可滿足十余名成年人一天飲用所需。記者25日從東北大學獲悉,該校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取得重大突破,創造了“無鹽......
關于同意國家環境保護燃煤低碳利用與重金屬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通過驗收的通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經組織專家審核和研......
近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內蒙古大學主辦,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協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趙東元、趙進才、鄒志剛、楊金龍、孫立成,中國......
國新辦27日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同比出現了反彈,PM2.5濃度上升了6.2%,優良天數比率下降了3.2個百分點。生態環境部分......
“雖然中國的綠色金融余額已居全球首位,但目前大量的資金都投入于‘純綠’或接近‘純綠’的行業,例如清潔能源、光伏發電等,火電、鋼鐵、交通運輸等大量高碳行業需要向低碳轉型的經濟活動沒有得到足夠的金融支持。......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37.3%;限額以上單位低能耗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速超過20%。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綠色消費持續擴大,......
今夏,熱浪無疑成了全球一道考題。7月1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根據初步數據,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周。全球平均氣溫連續刷新紀錄,達到17.24℃。北半球多個國家被高溫炙烤,干旱、洪澇及......
美國萊斯大學工程師將下一代鹵化物鈣鈦礦半導體與電催化劑相結合,研制出了一款耐用、成本效益高且可擴展的光電化學電池,其能以20.8%破紀錄的效率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最新設備可作為一個化學反應平臺,利用太......
7月22日,位于成都大學校園內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運動員村(以下簡稱大運村)正式開村。作為成都大運會期間運動員們居住、生活的重要場所,賽時將有100余個代表團近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