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帶領團隊和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團隊合作完成的《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診療方案綜合分析》(以下簡稱《診療方案綜合分析》),近日在線發表于《中醫雜志》。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科技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應對”應急攻關項目,該項研究全面收集并整理相關信息, 匯總分析我國衛生管理部門發布的系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簡稱“國家《方案》”)及各地區《方案》,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證候分型、分期以及方藥特點進行梳理,總結規律,以期為中醫藥防治此次疫情以及快速應對同類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屬于中醫疫病范疇。”2月18日,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張伯禮告訴《中國科學報》,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衛生管理部門發布了一系列國家《方案》,要求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截止到《診療方案綜合分析》在《中醫雜志》發表,我國共有24個地區發布了各自的中醫藥干預方案。國家 《方案》無預防性中醫藥干預措施,而地區《方案》中6個為單純治療性方案,有3個為單純預防性方案,15個為防治性方案。
研究團隊對治療性方案進行了比較分析:國家《方案》將新型肺炎按照病程進展,將治療期分為寒濕郁肺、疫毒閉肺、內閉外脫、肺脾氣虛四型。21個涉及治療的地方《方案》中,對該疾病的分期分型基本遵循了病情由輕到重,邪氣由表及里的規律。將新型肺炎分為醫學觀察期、治療期的有山西、河北、寧夏、上海、內蒙古;按照病情輕重分型的有浙江、陜西、天津、北京、福建、重慶;21個地區 《方案》分型均涉及了中醫證候。
“根據第五版國家 《方案》描述,本病潛伏期長,確診病例分為四類 (輕癥、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癥狀;重癥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輕癥病例可無發熱,臨床癥狀輕,影像學與無改變;普通型,甚至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也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大部分患者并無熱甚的表現。”研究團隊表示,從中醫學角度分析,其符合中醫濕溫類疫病特點,表現為濕邪氤氳粘膩,纏綿難解,容易阻滯氣機,出現濕疫郁肺、熱毒閉肺、毒損肺絡,甚至氣營兩燔、內閉外脫等證候。各地區 《方案》中,對新型肺炎的中醫證候分型涵蓋了其主要臨床特征。
《診療方案綜合分析》通過梳理分析24個地區《方案》,認為各地中醫在新型肺炎的證候分型和傳變規律上認識是一致的,均在國家《方案》基礎上,結合了本地區氣候、人群特點從不同角度完善了證候分型,提出了具體化的防治措施,為我國戰勝此次重大疫情給出了科學權威的中醫方案。
該項研究還對方藥推薦情況進行了梳理:治療性地方 《方案》中僅列出藥物組成,而未列出方劑名稱的有26處,觀其藥物組成,多為數個經方合用加減化裁而成,具有明確名稱的中藥方劑共40種,中成藥32種。按照應用頻次排序,中藥方劑中麻杏石甘湯頻次最高為15次;其次為宣白承氣湯和升降散;中成藥中,安宮牛黃丸頻次最高為15次,其次為血必凈注射劑和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通過此次分析,研究團隊建議:1.隨著病例的增多,應主動開展臨床證候學調查,掌握臨床第一手資料,根據病患臨床表現,經過專家認真分析,進一步總結疫情病癥特點,證候演變規律,從而完善全國防治 《方案》;2. 希望各地在全國《方案》 基礎上,結合具體情況,因時、因地制宜,繼續調整、優化本地區中醫藥防治 《方案》;3.在臨床實踐中注重總結治療經驗,觀察病情轉變規律,總結有效方藥,不斷完善方案,并將經驗轉化為臨床評價證據;4.此次疾病恢復期,雖然兩次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符合出院標準,但患者還有乏力、干咳、憋悶等癥狀,肺部影像仍有散發陰影,此時中醫辨證多為氣陰兩虛、痰瘀阻絡,可以采用益氣養陰、通絡散結法治之;5.建議在 《方案》制定及實踐應用中,注重防治結合,充分發揮中醫 “治未病思想”。在不同階段采取有效措施,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愈后康復,全程發揮中醫藥作用。
國際戰“疫”行動日前,法國科學研究團隊Epi-Phare發布一項大規模調查結果,通過迄今最大規模的數據統計和研究,鎖定了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患者重癥和病亡風險的多方面因素。該報告證實,面對新冠肺炎,老年人......
近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湖北省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打造中醫藥特色服務、醫衛融合、產業發展等七大體系,明確到2025年,實現縣辦中醫醫院、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中醫......
4月20日,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行的介紹《“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及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魏春宇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年來不斷加大工作......
“在藥物或疫苗研發過程中,需要通過動物模型代替臨床病人,來篩選和評價藥物、疫苗。而如果沒有合適的動物模型,就無法進行研究,對防止疾病感染將是很大障礙。這次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得益于我國率先建立動物模型(......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方案》是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意見的重要具體舉措,針對性強,力度大,進一步加......
研究背景質量可控性為硬核的中藥制造數字化是中藥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也是中醫藥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及產業技術問題。中藥制造質量可控性面臨諸多堵點卡點,其中有3個突出問題需要研究解決:中藥制造整體......
北京中醫藥大學吳志生研究員、王琦院士、鄭燕飛副研究員團隊,在《藥學學報》英文刊(ActaPharmaceuticaSinicaB)發表了一篇中醫藥名醫名方關鍵質量屬性智慧辨識策略研究性論文:基于SCF......
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統籌部署了包括中醫藥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中西醫協同推進工程、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880.shtm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3〕3號各省、......
近日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近年來,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多舉措支持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有效方藥篩選、臨床療效評價等領域的科研攻關,為中醫藥的臨床發揮提供了科技支撐。中醫藥科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