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10-20 09:42 原文鏈接: 張俐娜院士:72歲解決可再生能源領域世界難題

      10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

    今年8月,張俐娜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仍堅持為參加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中學生上了一堂“綠色化學”科普課,不料這堂課成為她生前最后一堂課。

    她致力于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46歲踏入科研領域,71歲成為院士

    1963年,張俐娜從武漢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1973年,她調入武漢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教研室任教。后來,經我國著名高分子科學家錢人元先生推薦,她獲得日本學術振興協會獎學金(JSPS),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日本進行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

    1986年,張俐娜回國。此時,她已經46歲,但她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研方向,開始了關于可再生資源天然高分子新領域的研究。學校能夠提供給張俐娜的科研條件相當有限,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個實驗臺,甚至試管和燒瓶等實驗必需的玻璃器皿都需要她自己去買。

    她克服一切困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利用生物質資源,通過“綠色”技術制造對環境友好的新材料上。她不負眾望,闖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取得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

    “這是今年當選的唯一女院士。”2011年12月9日,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張俐娜從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手中接過中國科學院院士證書。這一年,張俐娜已是71歲的高齡。

    專注“綠色”12年,破解世界難題

    在世界上最常見的可再生資源當中,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纖維素和甲殼素。前者主要來源于農業和林業廢棄物,如竹子、棉短絨、甘蔗渣等;后者主要是蝦殼和蟹殼。纖維素和甲殼素都是永不枯竭的原材料。然而,它們很難溶解也無法熔融加工,如何開發利用堪稱世界難題。

    1993年,張俐娜創建了天然高分子與高分子物理科研組。2000年1月,已經是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的她,開始纖維素新溶劑和材料的研究。這一年,她已經60歲。但她的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戰才剛剛開始。

    張俐娜團隊的成員夜以繼日、奮力拼搏12年,終于發現纖維素和甲殼素可以在水、尿素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里低溫下溶解。他們利用水溶劑實現其“綠色”轉化,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無毒、低成本的“綠色”溶解技術,并初步實現綠色工藝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和甲殼素纖維的工業化。這些成果在生物醫學、能源儲存、污水處理和紡織制造等方面極具應用前景。

    2011年,張俐娜獲得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勤奮、認真”是她留給學生的共同印象

    張俐娜在教學科研一線辛勤耕耘數十載,年逾七旬仍堅持在講臺上給本科生授課,她的《高分子科學導論》課堂深受學生喜愛。她常鼓勵學生“中國人應該做自己的創新工作,而且在做基礎研究時還要考慮應用前景,這樣才對國家、對人民有用,也才會有科研激情和動力”。

    “論文做得再好,基礎研究最終也要為成果轉化服務。”張俐娜曾在2018年11月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人才強國戰略背景下,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張俐娜認為,科研目標要選準,我們科學家就是要解決技術難題,圍繞其開展原始創新研究。只有打通各種潛在的瓶頸,科研成果向產業的轉化才能順暢進行。

    “勤奮、認真”是張俐娜給很多學生留下的共同印象。

    當選院士后,有不少企業要給她報酬,與她合作建院士專家工作站。但張俐娜選擇了拒絕,“我們平時做科研已經夠忙的了,哪里有時間去應付這些”。

    相關文章

    這位中科院院士擬獲中國女性至高榮譽!

    2月20日,中國婦女網發布公示,擬表彰10位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600位全國三八紅旗手、396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600個全國巾幗文明崗。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因策馬雪原走紅......

    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六部門發文明確“十五五”碳達峰目標

    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10月30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圍繞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重點對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應、......

    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使用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近日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峰會上發布《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提出,盡管化石燃料價格回歸到歷史水平,但可再生能源仍具有較大競爭力。2023年,有81%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在成本上低于化......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2023—2025年)

    各有關單位:《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2023—2025年)》已經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23年6月7日北京市......

    科技部發布4個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今日,國科管系統發布關于“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氫能技術”、“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4個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請登錄系統,在“公開公示-指南征求意見”菜......

    恒壓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究取得進展

    海上可再生能源發電尤其是風電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時期。為了提高供能穩定性,海上儲能需求急劇增加,因此亟需發展經濟、適用、可靠的海上儲能技術。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研發了水下恒壓壓縮空氣儲能......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超30%

    據報道,全球能源智庫Ember最新報告稱,得益于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快速增長,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全球總發電量的30%,創歷史新高。該報告指出,綠色電力占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從2022年的......

    生物質綠氫及氫基燃料/液體制備技術項目啟動

    近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技術”重點專項“生物質綠氫及氫基燃料/液體制備技術”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廣州召開。中國科學院重大任務局材料能源處處長何京東以線上方式出席會議。武漢大學......

    中國石油第一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制氫裝置投產

    近日,中國石油第一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制氫裝置在玉門油田投產,所制氫氣純度達99.99%,通過輸氫管道、管式槽車等送至中國石油玉門油田煉化總廠等企業,實現從生產到利用的全流程貫通。由此,玉門油田......

    研究認為我國應提高可再生能源規劃和建設標準

    3月22日,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宋永永副教授團隊在Science上發表關于中國可再生能源對生態系統影響的Letter文章,提出中國應提高可再生能源規劃和建設標準。這是該團隊繼2023年2月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