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2-24 09:58 原文鏈接: 張杰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接任

       2006年11月27日,張杰由中科院基礎科學局局長正式當校長,成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輕的校長。

      今年,上海交通大學數千名畢業生聽不到他們“杰哥”的畢業致辭了。這個“校長保留節目”已持續了整整10個學年。

      23日上午,隨著中組部任免決定的宣布,張杰院士不再擔任上海交大校長,由常務副校長林忠欽院士接任。

      2006年11月27日,張杰由中科院基礎科學局局長正式當校長,成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輕的校長。當年,交大“110歲”,如今過了“120歲”。十余年間,校長與學校一起成長發展,離任之時也仿佛畢業那樣,為人稱道。

      2016年7月2日,拍完集體畢業照,上海交大空天學院應屆畢業生又競相與校長張杰合影留念。徐瑞哲 攝影

      最近那個畢業季,在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學院全班拍攝集體照時,“杰哥”居然踩著這個點趕到樓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發現,全校約30個院系3000名左右的應屆本科生,空天學院只有一個畢業班僅23人,校長卻在畢業致辭之前就來到他們中間。他們沒有放過這個機會與校長競相合影,校長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說故事。

      張杰說,“錢學森就是你們的學長。”錢學森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之交就讀交大,最初選擇了代表當時先進生產力的鐵道專業;后來,當他發現日本人的飛機盤旋在中國人的頭頂,最終轉入新成立的機械工程院系下屬“航空門”,開始了空天報國的無悔一生。

      對于張杰,這個高能量物理領域的科學家,這個中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有他自己的無悔之選。

      最關鍵的海歸1999

      2016年1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院士:如何從研究型大學邁向創新型大學。張杰在報告中。圖片來源:最好大學網

      “假如你1999年沒有回國的話,現在會是怎樣?”有一位當年與張杰在牛津大學共事的老友這樣問他。張杰說,如果當年留英工作,就會失去祖國十幾年快速發展帶來的許多機遇,失去實現自己夢想的許多機會。張杰說,自己的血液中,流淌的是物理學的“細胞”,這種物理基因既用于科學研究,也用來治理大學。

      1999年,張杰還在牛津大學從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和X射線激光的前沿研究工作,父親卻不幸被檢出癌癥晚期。在病床邊,張杰陪父親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真正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刻骨銘心。于是,他回到了闊別十多年的祖國,還有自己母親的身邊。

      父親正是張杰的科學啟蒙老師。張杰小學時就跟著父親“自給自足”搞小發明。孵小雞需要恒溫箱,父子倆把孵蛋箱放在熱炕上加熱,利用“雙金屬片”受熱彎曲的特性,做成溫度自動控制開關。溫度高了,雙金屬片一彎,連通通風,降低恒溫箱溫度;等降了溫,雙金屬片恢復原狀,通風停止,保持恒溫。鹽酸當時很貴,父親就帶著他嘗試利用電解食鹽來自制。食鹽、水、廢舊電池、橡皮氣球、日光燈管、碎玻璃等,都成了實驗材料和裝置。結果,在制成鹽酸同時,家里由于氯氣漫溢,所有鐵制物件都生銹了。這些童年時代科學實驗的成敗,讓小張杰形成了對科學探索的強烈好奇心和信心。

      張杰如今成為一位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這也離不開母親為他打下的外語基礎。張杰上中學時正值國家特殊時期,學校并沒有英語老師。有一天,張杰偶然收聽到陜西人民廣播電臺的英語教學節目,一天播送3次,早6點,晚11點,還有中午一次。由于自制收音機的收音條件不好,中午那次播送噪音太大,只能聽早晚兩趟。每個清晨,都是母親把睡得正香的小張杰推醒學習;每個深夜,也都是母親一次次把他的“瞌睡蟲”趕走。由于沒有教材,張杰只能手抄筆錄,于是他寫信給電臺,沒想到電臺真的寄來了英語課本。他說,至今在夢中,還常聽見當時電臺“廣播英語教學”節目播出前的呼叫音樂。

      十年一劍,即使無果也無憾

      2014年9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在開學典禮上演講。圖片來源:新華社

      張杰在牛津大學時的科研團隊,創造了一項X射線激光的世界紀錄。X射線激光對于生命科學、生物醫學、材料科學等學科的微觀深層研究有重要意義。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追求在名為“水窗”的最佳納米級波段上實現X射線激光的飽和輸出,張杰領導團隊在更短波長范圍內成功獲得了飽和輸出,解決了打開“水窗”的主要難題。

      歷經10年的海外研究生涯,1999年張杰回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他帶領團隊成員埋頭于高能量密度物理的世界,創造性地利用強激光與“靶”相互作用,在小尺度內模擬太陽和恒星上發生的天體物理現象。

      然而,從2000年到2006年約7年里,他們的實驗失敗了很多次,并未取得實質性成果。此時,甚至項目資助方都停止了對他們的支持。可張杰他們為了對科學奧秘的純正追求,耐著寂寞堅持探索。

      終于,從2007年開始,他們拿出了讓國際天體物理學界刮目相看的重大成果,在多個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上取得了關鍵進展,開辟了全新研究領域。比如2011年,張杰研究組及其合作者關于太陽耀斑物理機制的研究成果,入選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便是源于那7年甘坐冷板凳的成果。

      作為物理學家的張杰教授,也為交大其他科學家鼓起“磨劍十年”的那股勇氣。2008年,“千人計劃”入選者季向東教授帶領他的暗物質研究團隊加入交大,與清華大學研究團隊一起,利用四川錦屏山隧洞2500米深的世界最深地下實驗室,搜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只有在這個實驗室中,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屏蔽宇宙射線,創造觀測暗物質的環境。

      季向東也問張杰,萬一他們在地下實驗室測量10年沒有任何結果,怎么辦?事實上,時至今日,世界范圍內依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暗物質存在于當下。而張杰當時就表示,首先在極深地下實驗室的理想屏蔽環境中一定會有不少物理發現,退一萬步說,即使測量十年終無果,這些探索也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學家沒有功利色彩的科學追求精神,這必將影響更多充滿夢想、敢于追求的青年科學家。

      動刀論文獎勵,排名不降反升

      2015年7月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閔行校區新體育館舉行。上海交大黨委書記姜斯憲和校長張杰寄語,首次試點為畢業生頒發“德育認證”,并發布120周年校慶徽標。沈陽 攝影

      “我很慶幸自己在1999年決定回國發展。”張杰說,“如今我可以自豪地告訴孩子,自己不止是一位只會治學的教授”。上海交大校長任上,他將自己的科研活躍度維持在一個最低限度水平,全身心投入治校。

      很多教師記得,他擔任校長對科研政策的第一項改革措施,就是取消對發表論文的現金獎勵,有人擔心這會影響教授們的科研積極性。可張杰認為,學術追求是大學靈魂,必須無功利目的,“我們不能為發表論文而做研究,而是應該出于探求未知,進行問題導向的研究,必須還科研的學術追求本質。”

      思變求新。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方向轉變,使上海交大的學術水平連年進步,僅以論文計,全校SCI論文數和卓越論文數到2015年成為全國高校第一;國際論文總被引數,達到全國高校第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總項目數、總經費數、面上項目數以及青年項目數等都連續數年全國高校第一。張杰認為,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交大充分激發了的創新活力。

      與此同時,交大的文科建設也取得跨越式發展,文科競爭性科研經費在過去的10年里增長了5倍,2016年文科競爭性科研經費突破1億元,跨入國內文科科研經費大體量高校的行列。

      而很多教師還記得,從張校長到任的第二個五年內,在薪酬體系改革方面,交大也啟動改革,并持續努力,改革了教師的收入結構,在年收入提高的同時,將科研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平均比重減少到10%左右,從根本上確立了創新人才培養才是創新型大學的第一使命。

      令他樂見的是,近年來交大在世界幾大排名系統中的名次在快速上升,整體實力快速逼近全球百強。“延續這個發展態勢,到2020年,交大的主要學術指標完全可以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張杰說。

      張杰喜歡引用一段馮友蘭先生曾經的文字:“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并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于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并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

      【人物簡介】

      張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共產黨第17屆、18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張杰教授于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8年期間在英國牛津大學等國際著名教學、科研機構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光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副所長,2003年任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局長,2006年11月起,出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張杰教授在X射線激光和強場物理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和國際聲望。他曾因其學術成就榮獲激光聚變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愛德華·泰勒獎,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獎、世界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等獎項。

      張杰教授是建國以來交大最年輕的校長。張杰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創新型國家建設為我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必要的社會環境和有利的政策環境。他同時強調,大學之道的根本在于大學的使命和責任,大學要成為社會發展的創新源泉和引擎,大學要建設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四大體系“卓越的創新人才成長體系、科學技術創新體系、文化傳承創新體系、社會服務創新體系”。張杰在學校倡導“對學術的追求、對學者的尊重”的校風,倡導“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科學與人文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建設一種既具有”感恩與責任“、又充滿”激情與夢想“的校園文化。張杰大力推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問題導向的研究,領導制訂了學校未來10年的大學發展規劃以及學術發展路線圖,并有系統、有計劃地推進了對學校學科發展的國際評估和綜合評估,作為制訂各學科發展規劃的重要參考, 建立以學術為主導的更完善的評價和考核體系,同時推進大學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人性化,提高大學管理的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致力于建設一個為師生提供全方位服務的以”制度激勵“為核心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使交大成為一個”學生有充分的自豪感,教師有充分的尊嚴感,工作人員有充分的成就感“的大愛校園。

      張杰特別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尤其是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他認為,在學校構建一流大學乃至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高層次人才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他在交通大學的人才隊伍方面大力進行改革與創新,實施了引育并舉、分類發展、并軌運行”三步走“的師資隊伍體系改革。在他領導下,交通大學充滿朝氣和活力,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征途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辦學理念與創新實踐也正在為中國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的夢想提供重要的探索與經驗。2014年10月16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Nature專門發表了交大的改革探索和實踐經驗,引起了國際高等教育界對中國大學改革的高度關注。

    相關文章

    上海交大授予林鄭月娥名譽博士學位

    6月24日,據微信公眾號“全球交大”消息,6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授予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名譽博士學位儀式在徐匯校區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舉行。儀式上,上海交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

    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林立濤轉任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

    近日,復旦大學官網“治理架構”一欄更新信息顯示,此前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的林立濤已于2024年4月履新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公開資料顯示,林立濤,男,漢族,1972年2月生,中共黨員,研......

    上海交大發布校園參觀須知,學校有權勸離違規者

    為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上海交大發布最新校園參觀須知請社會各界遵守以下規定共同守護文明美麗的交大校園01登記流程校外訪客可通過「上海交通大學」或「平安交大」官方微信號進入“臨時訪客入校信息登記系統”填......

    上海交通大學2024年“學森挑戰計劃”啟動

    3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辦2024年“學森挑戰計劃”啟動儀式。2000余名高一學子及百余所重點中學校長線上下齊聚交大,共話拔尖創新人才大中學一體化培養。 今年是“學森挑戰計劃”開展的第四年......

    上海交大又一學院揭牌,將推動藥學跨學科交叉研究

    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新藥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在保障民眾健康、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藥學院28日揭牌成立,將充分整合醫學院基礎藥學和附屬醫院臨床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親和力質譜等采購項目招標公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采購親和力質譜、單細胞超高分辨3D快速質譜成像平臺、空轉原位轉印儀,具體內容如下:序號項目編號申購部門項目名稱網站鏈接1202300765生物信息學親和力質譜https://www.......

    2023年兩院院士評選落幕,新晉院士名單確定!

    據可靠消息,2023年院士評選已完成投票,結果基本已塵埃落定,工程院第一輪共推選出108名候選人,最終74人當選。今年的規則相比以往出現較大變動,環節更為公正公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參評條件......

    上海交大獲校友捐贈50萬股比亞迪股份

    近日,上海元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88級試點班工業外貿專業本科校友張煒學長慷慨捐贈50萬股比亞迪股份,設立“元昊教育基金”,支持上海交通大學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基礎學科領域的拔尖人才培養及研究工......

    兌現承諾,上海交大文創學院為2022屆畢業生補辦畢業典禮

    “去年學院曾經許諾過我們,會給我們補一場畢業典禮,沒想到真的實現了。”丁憶笑著說。作為2022屆上海交大文創學院畢業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丁憶重新穿上碩士服,來參加這場遲來的畢業典禮。3月18日,上海......

    上海交大教授獲國際計算機領域大獎

    近日,IEEE計算機學會正式公布,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過敏意教授因其在“資源高效的云計算設計與實現”的卓越貢獻,被授予2023年度EdwardJ.McCluskey技術......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