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人。”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校在科技創新支撐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有組織地協調教學和科研等要素互補、資源共享,形成了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的良性循環。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技、產業、人才日益融合,正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三位一體”統籌發展從何處著力?多位代表委員聚焦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展開熱議。
錨定國家重大需求布局學科建設
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以來,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劉小康圍繞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履職盡責。
“一部分家長認為,只有讀‘雙一流’高校,才能找到好工作。其實這并不絕對,優勢學科同樣能培養出好就業、就業好的人才。”過去一年,劉小康參與了重慶理工大學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等育人模式的探索工作,深有感觸。
該校圍繞高端裝備產業需求,整合師資力量、科研項目及科技企業資源,形成一套高質量人才培養機制,以高水平科研引領高質量產業人才培養。結合這些工作實際,今年劉小康帶來關于評選高校“專精特新”學科的建議,希望以此引導高校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做強做大優勢學科,培養更多符合新產業、新賽道的優秀人才。
“學科建設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深度融合和統籌推進的基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根據國家目前在新領域、新賽道的戰略發展要求,調整專業布局,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供人才支撐。
嚴純華介紹,近年來,蘭州大學圍繞國家核心領域關鍵技術和重大戰略需要,在學科專業以及學院架構上進行改革,改進人才培養機制,引領學生盡早參與高水平科學研究,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他表示:“我們力爭把大學的基礎研究、發展方向與國家戰略需求、區域發展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校在基礎學科方面的優勢,使其真正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為新質生產力賦能
2023年12月,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在解讀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表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要把握的其中一個點是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
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正在成為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要給年輕人舞臺,讓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是我國首臺海底鉆機的發明人。除了科研突破,作為人大代表和一名教師,他還始終關注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
通過走訪多個高校實驗室,萬步炎發現,一些項目中,需要有工程師的投入,但工程師進入不了高校科研序列,上升空間狹窄,項目留人困難。科技人才選拔和評價體系不完善,制約著項目發展和人才的培養。
萬步炎認為,現代科研必須是“大兵團作戰”,需要各類專業人員協作攻關,這和舊有的體制產生了矛盾,亟待紓解。他建議:“要不斷完善政策,為青年科技人才創造平臺,讓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斷成長成才,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技能人才也想擁有持久的發展與進步空間,應該為他們提供能持續精進、自我充電的平臺。”全國人大代表、武漢一冶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焊接培訓中心技能指導老師趙宗合也呼吁,提升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職業榮譽感,包括暢通職業院校學生深造的通道、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
“三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石,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三者皆是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要素。
在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科技學院院長梁麗萍看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系統集成、一體化發展、良性循環,是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推動高質量發展、塑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要在人才自主培養模式、產學研深度融合和高端人才服務保障上下功夫。
“要全周期深化人才自主培養模式、全鏈條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全要素加強高端人才服務保障。”梁麗萍認為,人才培養應統籌好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完善人才梯度培養。不僅如此,還要強化科學、技術、數學、工程等領域和新工科、新醫科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所需人才培養,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培養。
與此同時,高校還應完善“引育用留”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打破產學研合作壁壘,讓人才在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中自由流動。“我們應遵循科技創新規律,提高科技人員積極性,營造激發人才活力的發展環境。”梁麗萍認為,政府要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發揮組織作用,做到企業主體、政府主推、高校主動,堅持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打通創新鏈,融合產業鏈,加強創新成果轉化。
1月9日,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
2024年12月18日,廣西科技廳與南寧市人民政府舉行廳市工作會議暨會商議題議定書簽訂儀式,雙方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主題進行會商......
為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拓面提質增效,2024年12月30日,陜西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平臺正式上線,平臺以科技業務綜合服務信息系統為基礎,形成“先使用后付費”成果發布、成果篩選、成果匹......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印發《科技領域進一步優化職能職責提升服務效能事項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旨在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效能,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主體活力。《清單》圍繞科技領域14......
世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科技進步。從量子計算到生物技術,從太空探索到綠色能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大幅提高了效率,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機遇,給社會、經濟以及人類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展望新的一年,科技領域有許......
2025年1月7日,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在北京舉辦了年度科技新聞評選發布會。會上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聞事件”、“十大科技新聞人物”和“十大科技熱詞”。在“十大科技新聞事件”中,嫦娥六號成功實現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黨中央關于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辦學傳統和優勢特色,堅持扎根西部、面向旱區、助......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本市將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近日,市教委等十七個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明確將實施學校科學教育提質、創新人才發現......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本市將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近日,市教委等十七個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明確將實施學校科學教育提質、創新人才發現......
河南省教育廳關于河南省第二批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擬立項建設名單的公示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項目管理辦法》(教辦高〔2022〕86號)、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