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1-10 16:36 原文鏈接: 強調五大創新,呈現五大特點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此次獎勵工作強調了5大創新舉措;獲獎項目呈現出5大特點。


      五大創新舉措

      一,全面實行提名制。

      2019年進一步完善實名制,認真落實中央對于“三評”改革精神,精簡提名材料,簡化各類證明,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二,首次在自然科學獎中試行放開完成人國籍限制。

      2019年度共有10名長期在華工作的外籍專家作為項目完成人被提名,為吸引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來華創新創業進行了有益探索。

      三,進一步明晰評審專家與政府部門的職責。

      系統梳理國家科技獎勵評審機構、監督機構、服務機構的職能,完善優化各級組織的工作機制。修訂完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章程》,更好發揮獎勵委員會特別是其中的專家委員作用。進一步明確各級評審組織的職責定位、組成原則、評委任期、評審方式以及相互銜接規則等。

      四,完善國家科技獎評審機制。

      強化小同行作用,民口項目網評實現全覆蓋,小同行意見全面帶入后續評審階段。進一步增大海外專家參加自然科學獎會評的領域范圍與人數。

      五,健全科技獎勵監督制度。

      完成《科學技術獎勵監督委員會章程》修訂工作,進一步發揮科技領域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協同作用,充實完善監督委員會職責功能,推進各部門科研誠信共享共建共治。完善項目公示制度、三大獎初評通過項目行業咨詢制度和社會公眾旁聽評審制度,強化科技界和全社會的監督。

       五大獲獎項目特點是

      一、青年人才已成基礎研究領域的生力軍

      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齡44.6歲,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齡52.5歲,分別比2018年下降了2歲和2.6歲。超過60%的完成人為年齡不足45歲的青年才俊,有7項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齡不到45歲。團隊平均年齡不足45歲的項目26項,占比56.5%。最年輕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5歲。

      二、創新驅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

      機械裝備、新一代半導體照明、航空安全和飛機制造等重要領域,多年的科研積累和沉淀厚積薄發,涌現出多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優秀成果。

      三、科技支撐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

      金屬材料、輕工、化工、建筑、機械、農業工程等各行業的獲獎成果彰顯綠色發展理念,從污染機制的基礎研究到空氣質量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復等領域創新成果碩果累累,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撐。

      四、農產品安全及深加工技術實現新突破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成果,豐富了農產品安全技術手段,有力提升了從生產到餐桌全過程的消費安全水平。農產品和食品加工產業的成果,在關注品質的同時注重副產物高值化利用,顯著提升了經濟社會效益。

      五、國際科技合作向更大范圍更廣領域邁進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合作獎參評人數、獲獎人數和國別分布均創歷史新高。10位獲獎人既有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有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等歐美發達國家;合作領域既有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基礎研究,又有空氣污染防治、疾病防控、新藥研發等惠及民生的熱點領域。

    相關文章

    《像天才一樣思考》譯者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72.shtm最近我的朋友K.BarrySharpless教授梅開二度,再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我......

    高校攜手科研院所合力培養創新發展人才

    記者27日獲悉,首屆全球科技史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啟動,華東師范大學與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戰略合作簽約。華東師范大學方面27日介紹,雙方將聚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將頂尖學術資源轉化為頂尖育人資源,開展......

    “創新浙江大講堂”第一期開講

    3月8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廳舉辦“創新浙江大講堂”第一期第一場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云鶴和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湖畔實驗室主任張建鋒,圍繞“‘互聯網+’科創高地建設”主題授課。廳黨組書記......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北京印發管理辦法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管理辦法》的通知京科資發〔2023〕43號各有關單位:為規范和加強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管理,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的......

    全球6G技術大會呼吁搭建協同創新橋梁

    5G行業應用還在持續深化,全球6G研發已提速,迎來愿景需求形成及關鍵技術遴選窗口期。3月23日,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3全球6G技術大......

    下好創新“先手棋”走穩自立自強路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過去5年,中國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捷報頻......

    尤政代表:加快構建高校人才培養融合創新模式

    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

    尤政代表:光電子信息領域國家實驗室應加快布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許多地區在推動本地優勢資源形成產業集聚方面積累了探索經驗,但從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撐新舊動能轉化的進程。”日前,在接受《中國科......

    廣州市元宇宙創新產業協會成立

    2月27日,廣州市元宇宙創新產業協會正式成立,逾60家企業成為首批入會的單位。據悉,該協會是繼去年廣州元宇宙創新聯盟成立、打響元宇宙賽道“第一槍”后,廣州元宇宙產業發展的第二個里程碑。為助力廣州元宇宙......

    首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啟動

    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3首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創新挑戰賽”正式啟動。該挑戰賽旨在以場景創新驅動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解決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和產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