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臍帶繞頸是造成胎兒宮內窘迫和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CDFI)檢測胎兒臍帶繞頸準確率的明顯提高,目前,被臨床在圍生兒的診斷中廣泛應用。它不僅可觀察胎兒臍動脈血流參數,而且對提示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科自2009年6月~2011年5月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為胎兒臍帶繞頸40例產婦的聲像圖、診斷價值及產后結果進行了分析對比,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收集2009年6月~2011年5月我科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為臍帶繞頸者40例。孕婦年齡23~36歲,孕周為36~40周;且全部為單胎,均在本院分娩。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探頭頻率為35MHz。孕婦取仰臥位,平靜呼吸,常規檢查胎兒、胎盤及羊水等情況。然后沿胎兒頸部環行掃查有無臍血流顯示,若探查到彩色血流束環繞前頸部與后頸部,且血流頻譜測定為臍動靜脈血流速波型,提示可做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胎兒臍帶繞頸的依據。必要時輔用二維超聲檢查,如顯示胎兒頸部U型或W型或波浪形壓跡后,再采用彩色多普勒多切面觀察血流走行方向以及觀察頸前部是否有血流信號,以判斷臍帶繞頸的周數及繞頸程度,并測定臍動脈收縮期血流速度及舒張期血流速度比值(S/D)等。
超聲圖像特點:當胎兒頸部皮膚壓跡呈U型或W型或波浪形時,而血流信號顯示為一股紅藍交叉螺旋走行的血流束或兩組平行環狀紅藍交叉盤旋走行的血流束,甚至胎頸皮膚周圍可見三股或多股臍靜脈環繞,這分別提示臍帶繞頸已在1、2、3周以上。
結 果
本組超聲產前診斷臍帶繞頸40例中,繞頸1周者有14例,繞頸2周者18例,繞頸>3周者8例。經產后證實,全部為臍帶繞頸,其診斷準確率為100%。
討 論
胎兒臍帶是胎兒與母體之間進行營養交換的惟一通道,是由一條臍靜脈和兩條臍動脈組成,常扭曲連接于胎兒和胎盤之間,漂浮于羊水中。如臍帶過長,很容易發生纏繞,但多以臍帶繞頸最多見,發生率約占分娩總數20%~25%〔1〕,這也是臍帶繞頸導致胎兒宮內窘迫最常見原因之一。當胎兒臍帶繞頸后,一般松弛者對胎兒影響不大;如纏繞過緊或多圈者,會直接影響胎兒的血供,引起胎兒宮內窘迫或窒息死亡。因此正確預測臍帶異常并準確評估其對分娩的潛在風險,是目前產科需解決的關鍵〔2〕。
有資料報道,臍帶繞頸的原因與臍帶過長、羊水過多、胎兒過小及胎動頻繁有關〔3〕,所以產前明確有無胎兒臍帶繞頸及準確判斷繞頸周數具有重要臨床意義。以往單靠二維超聲診斷臍帶繞頸,主要根據胎兒頸部有無壓跡來進行判斷,一般不能直接顯示臍帶血流信號,使胎兒頸部周圍羊水過少及二維圖像均顯示不清,導致診斷準確率較低或造成漏診,影響正確診斷。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臍帶繞頸,對產前胎兒臍帶繞頸的正確診斷率有很高的價值,它是通過直接觀察胎頸周圍紅藍相間呈環形分布的臍動靜脈聲像來診斷有無胎兒臍帶繞頸。其臍帶繞頸的圖像表現為在胎頸橫斷面四周,可見連續環行的紅藍相間螺旋狀的臍血管,可清晰顯示胎兒頸部周圍有無臍帶血流,并記錄血流頻譜,用以診斷胎兒臍帶繞頸或準確確定所在位置等情況。檢查時不受胎位及羊水多少的影響,圖像特征較明顯,極易做出診斷。研究顯示,超聲檢查不僅可準確診斷臍帶繞頸,同時還可根據纏繞處皮膚壓跡的深淺,估計繞頸松緊程度,并結合檢測臍動脈血流S/D值評價臍帶血流循環狀況,以判定胎兒有無宮內窘迫〔4〕。當臍動脈S/D值>370,且胎心率明顯異常或羊水中臍帶呈直線狀時,則提示胎兒、胎盤及母體供血不足,應嚴密監測或及時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雖然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胎兒臍帶繞頸準確率很高,但也可因臍帶繞頸較松、分娩中胎兒下降等原因而出現假陽性,為此操作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應規范細致掃查,多變換掃查角度及切面,追尋頸部臍帶走向。診斷臍帶繞頸時,臍彩色血流環必須>180°,以減少假陽性,并注意頸部U形壓跡應與稍胖胎兒頸肩交界處皮膚皺褶形成的V形切跡相鑒別,防止發生誤漏診等現象。本組檢查的所有產婦均未有誤漏診和假陽性的發生。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胎兒臍帶繞頸,不僅能夠清楚顯示臍帶纏繞的部位和周數,而且還可通過對臍動脈S/D值的測量,預則纏繞的松緊度及宮內胎兒生理狀況。此檢查是一種直觀、準確、簡單易行、無痛苦、可重復多次檢查的理想方法,不受任何因素的影響〔5〕。同時也是臨床預測胎兒宮內窘迫、預后情況及選擇恰當分娩方式的重要依據,對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