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09 16:49 原文鏈接: “微塑料”——污染范圍遠超想象

    不少人都表示“地球的最后一片凈土已經失守”,要知道,南極大陸是地球上唯一沒有永久性居民的地方,在那之前,人們曾經一度認為,人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不會波及南極,然而目前來看,整個地球無一幸免。

    畢竟此前科學家們還曾經在已知的“地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中,也發現了塑料的身影,這些都說明,塑料污染的情況,要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糟糕。

    南極降雪中發現“微塑料”,馬里亞納海溝也有發現,這意味著什么

    那么,究竟什么是“微塑料”?它到底是怎么出現的?

    說起來,并不是人類的所有發明都值得歌頌,比方說,如果人類有機會回到過去,那么,對于很多環保人士來說,都會選擇回到100多年前,阻止塑料的發明。

    因為作為一種高分子化合物,雖然塑料制品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并且現在已經遍布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它也僅僅用了100多年的時間,就讓地球陷入到難以解決的塑料污染中,而且因為塑料的難降解,也導致即使從現在開始徹底治理,想要解決問題,也至少需要上千年的時間。

    南極降雪中發現“微塑料”,馬里亞納海溝也有發現,這意味著什么

    那么,什么是“微塑料”呢?微塑料就是塑料垃圾的碎片、殘骸,它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04年,當時英國科學家在海水中,發現了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塑料碎片,并且將它們稱作“微塑料”。

    在那之后,科學家們就不斷在不同的地方,發現微塑料的身影,甚至包括在人體中,都不能幸免。

    例如今年3月,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團隊在志愿者的全血樣本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這也是人類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們的血液中早就已經“摻有雜質”。還有在今年4月的時候,在人體的肺部也是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這些都說明,微塑料已經遍布人體。

    而在更早之前,科學家們還曾經在孕婦的胎盤中,也發現了大量的微塑料,這意味著現代人類從還是一個胚胎的時候,體內事實上就已經存在著微塑料了。

    雖然目前還不知道,微塑料究竟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影響,不過,不少研究者都擔心,人體中的微塑料日積月累不斷增加,那么,當它們大規模“入侵”大腦的時候,會不會對我們的神經系統造成影響?從而有可能會毀掉人類的健康?

    那么,這一次南極降雪發現微塑料,又有哪些危險?

    研究發現,這些出現在南極降雪中的微塑料,主要是來自于服裝和飲料瓶等人造物,因為微塑料肉眼看不到,它們遍布各個角落,包括此前日本科學家在空氣中也發現了大氣溶膠中有微塑料,這些都意味著,在生物進食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將這些微塑料吃掉。

    比方說,以浮游生物為食的南極磷蝦,它是整個南極大陸食物鏈的基礎,由于微塑料可以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富集,這也意味著,最終它會通過食物鏈,不斷進入到不同生物的體內,并且最終會反饋到人類的身上。

    南極降雪中發現“微塑料”,馬里亞納海溝也有發現,這意味著什么

    同時,另一種很可怕的影響是,由于微塑料可以吸收陽光,并且起到局部加熱的效果,這也意味著,在南極、北極等雪原、冰川中,由于微塑料的不斷增加,也導致冰川融化速度變得更快,從而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

    顯然,無論是哪種方面來說,微塑料的出現都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那么,人類為何不去治理它們呢?

    南極降雪中發現“微塑料”,馬里亞納海溝也有發現,這意味著什么

    說起來,因為微塑料看不到、摸不著,也無法感知,這也導致對于已經出現的微塑料垃圾來說,想要清理是不可能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但是,我們能做的,卻是可以建造微塑料的繼續產生,比方說,自從意識到了塑料制品對于環境的危害后,全球多個國家都在呼吁人們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呼吁大家共同愛護環境。

    南極降雪中發現“微塑料”,馬里亞納海溝也有發現,這意味著什么

    所以,并不是明知道有微塑料而不去治理,而是治理起來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畢竟現在還找不到可以全面取代塑料制品的新材料,這也導致塑料垃圾仍然在不斷增加。

    相關文章

    校園食堂除“三害”浙江金華有妙招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最新研究發現:水燒開后過濾再喝可防止84%的納米/微塑料攝入!

    在日常生活中,納米/微塑料顆粒(NMPs)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NMPs似乎無處不在——水、土壤、空氣,甚至是人類心臟、胎盤中。它們不僅對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也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影......

    首次證明:生物降解塑料在深海中也能被降解

    日本6家機構共同宣布,生物降解塑料 (聚乳酸除外)即使在深海也能被微生物分解,這一發現是世界第一次。這些研究機構來自東京大學、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群馬大學、產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產業技術綜合研......

    生態環境部:1月全國339個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專項抽檢情況的通告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春節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隨機抽取樣品1500批次,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

    河南重點實施十大工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

    日前,河南省召開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省......

    2050年全球缺水將額外影響30億人

    荷蘭科學家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次盆地預計將嚴重缺乏清潔水源,或使額外30億人受到影響。中國南部、歐洲中部、北美和非洲的許多次盆地由于氮污染水平很高,預計會成為水資源短缺的熱點地區。......

    Nature|二氧化碳去除技術不是當前的氣候解決方案

    主要內容二氧化碳去除技術(CarbonDioxideRemoval,CDR)將“凈”變為“凈零排放”。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所有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

    新污染物管控:進展顯著短板仍存

    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全面淘汰短鏈氯化石蠟等8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加工使用和進出口,這是首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印發后取得的重要進展。相關企業、協會、生態環境部門目前正在全面推進新污染物的管......

    瓶裝水中會存在塑料嗎?看看研究人員怎么說

    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稱,使用最新的檢測技術,研究人員在美國三種暢銷瓶裝水中發現大量微小塑料顆粒:每升瓶裝水中發現了11萬-37萬個塑料顆粒。其中,9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