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微流控芯片指的是在一塊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構建化學或生物學實驗室,它可以把所涉及的化學和生物學領域中的樣品制備、反應、檢測,細胞培養、分選、裂解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這塊很小的芯片上,用于完成不同的生物學和化學反應過程,并通過由微通道形成的網絡,使微流體貫穿整個系統,用以實現常規化學或生物學實驗室的各種功能,在物理、化學和生物分析、病理診斷和環境監控等領域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生物芯片(biochip或bioarray)是根據生物分子間特異相互作用的原理,將生化分析過程集成于芯片表面,從而實現對DNA、RNA、多肽、蛋白質以及其他生物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檢測。狹義的生物芯片概念是指通過不同方法將生物分子(寡核苷酸、cDNA、genomic DNA、多肽、抗體、抗原等)固著于硅片、玻璃片(珠)、塑料片(珠)、凝膠、尼龍膜等固相遞質上形成的生物分子點陣。因此生物芯片技術又稱微陳列(microarray)技術。
區別:
國內媒體經常將微流控芯片和生物芯片混為一談,其實微流控芯片 (Microfluidic Chip) 是以微量流體的精確控制微核心技術,而生物芯片 (Biochip) 是以靜態的親和反應配對為核心技術,又被稱之為微陣列芯片 (Microarry Chip)。從原理、應用及發展目標上看,它們都是芯片實驗室,但它們各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相互混淆。它們分屬于不同的學科體系以及技術領域,且各自經歷了自身特有的發展歷程。
生物芯片技術發展較早,始發于上個世紀80年代,起初的激素是將寡核苷酸固定在載體上,然后通過核酸雜交技術來檢測未知序列,后來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興起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生物芯片不但包含發展之初的核酸芯片還有蛋白質芯片,已發展成為一門工藝及市場化都相當成熟的技術。而微流控芯片的發展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是在分析化學領域,而不是在基因工程領域里首先發展開來的。它是將分析化學、微機電加工、計算機科學等結合起來,主要應用于生命科學,在芯片上實現實驗室的全部功能,具有廣闊的適用性和美好的應用前景。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是相互包含而是相互補充,相互融合,都為了實現芯片實驗室的功能。
外泌體是直徑為40nm-160nm的胞外囊泡。外泌體因攜帶大量母細胞的生物信息,在細胞間通訊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視為下一代的癌癥生物標志物。傳統檢測外泌體的方法存在耗時長、靈敏度低等問題,因此亟需發展快......
2022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楊慧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TOP期刊MaterialsTodayBio上。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微流控芯片技術,實現了細胞的工程化改......
特大喜訊!15分鐘內出結果!上海芯超生物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研制成功!去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今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造成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
CRISPR/Cas技術不僅可以改變基因:根據弗萊堡大學的一項研究,通過使用所謂的基因剪刀,可以更好地診斷癌癥等疾病。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微流控芯片,該芯片可識別RNA的小片段,從而比目前......
由樺木膠合板制成的微流控芯片已得到概念驗證。激光切割機在木板上刻下溝槽,再涂覆聚合物以抵抗芯吸效應。當通過表面等離子體耦合熒光增強用于蛋白質檢測時,這種木質芯片的性能或將優于塑料材質的微流控芯片。另一......
南澳大學(UniversityofSouthAustralia)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BenjaminThierry正在與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微流控技術測試不......
微流控芯片是用于微流控研究的裝置,其中的微通道已經被模塑或圖案化。形成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被連接起來以允許流體流過不同的通道,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這些微流道網絡通過進口和出口連接到外部環境。通過被......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一支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基于微流控技術的藥物篩選芯片,能夠在8小時內識別兩種抗生素的協同相互作用。該芯片可以成為基于細胞的藥物篩選平臺,用于探索抗生素相互作用的關鍵藥理學......
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程鑫帶領的課題組在微納加工技術及其在納米壓印、半導體工藝與器件、納米光學等多種應用領域具有豐富的研究經驗,近年來,在微流控芯片領域開展了大量創新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組成的二維材料,并且擁有許多神奇的特性。在被當做場效應晶體管時,它可以檢測施加在其表面是哪個的輕微物理力,因此特別適合針對微觀樣本的小診斷。近日,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利用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