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孵箱:根據需要設置溫度,可調溫度范圍應由室溫至60℃。孵箱溫度允許的波動幅度為設置溫度±1℃,如一般培養,孵箱溫度應為35℃±1℃。應每天記錄孵箱溫度,定期加水,每月清潔內壁和架子。
(2)冰箱和低溫冰箱:普通冰箱允許溫度為4℃±2℃,每天記錄溫度,并定期清潔。盡量減少冰箱開啟次數,減少溫度的波動。低溫冰箱控制溫度-20℃±5℃,每天觀察溫度并記錄,每隔3個月除霜1次。一旦溫度失控,及時調整。
(3)水浴箱:根據需要設置溫度,允許的溫度波動幅度為0.5℃,每日檢查水位,記錄溫度。每月擦拭箱體內部并換水。
(4)高壓滅菌器:控制溫度121℃,每次使用前觀察并調整水位,記錄使用時間、溫度或壓力。每周用嗜熱芽孢桿菌檢測滅菌效果,每月清理內部及換水,并定期檢測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5)二氧化碳培養設備:常用的有二氧化碳箱和蠟燭罐,要求二氧化碳濃度為5%~10%,箱內或罐內保持濕度,并用淋病奈瑟菌作培養效果監測。
(6)厭氧培養設備:主要有厭氧箱、厭氧罐、厭氧袋。混合氣體組分要求二氧化碳10%、氫氣10%和氮氣80%。厭氧箱與厭氧罐內部要每周清潔,定期更換催化劑。每次使用培養設備均應用美藍指示劑或銅綠假單胞菌檢測厭氧效果。
(7)天平:保持刀刃光滑而鋒利、稱盤清潔,并定期校正。
(8)pH計:要求誤差不超過0.02,并定期校正。
(9):最常用的是光學顯微鏡,應注意保護油鏡。每次使用后應用擦鏡紙擦去油鏡頭上的鏡油。每天工作結束后,應用含少量二甲苯(或酒精乙醚)的擦鏡紙擦拭油鏡,再用潔凈擦鏡紙擦干。另外,學還用到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均應按規程清潔和保養。
(10)玻璃器皿:微生物學實驗室所用試管、吸管、平皿等應潔凈無菌,不殘留酸堿。
(11)接種器具:分為接種針和接種環兩種。應選用傳熱散熱快、耐用和不生銹的材料,早先使用的白金絲由于價格昂貴,目前多用比較經濟的鎳鉻絲代替。一般要求接種環長5~8cm、直徑2~4mm,定量接種環要定期校正其容量,接種針長5~8cm。
設備控制標準保養及監測
高壓滅菌器溫度≥121℃每次用前換水;每月清潔1次。
孵育箱溫度35℃±1℃每天記錄溫度;每月清潔內壁和隔板。
水浴箱溫度37 ℃±0.5℃每天記錄溫度;每月擦內壁和換水。
冰箱溫度4℃±2℃每天記錄溫度;保持清潔并定期除霜。
低溫冰箱溫度-20℃±5℃每天記錄溫度;保持清潔并定期除霜。
二氧化碳培養箱:二氧化碳5%~10%,每天記錄溫度;定期換水;用淋病奈瑟菌監測效果。
厭氧培養箱:二氧化碳10%、氫氣10%、氮氣80%,每次使用時用厭氧指示劑監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