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胃腸道
1、糞便
(1)采集方法
選取膿血、黏液糞便2-3g,液體糞便取絮狀物1-2ml。盛于滅菌瓶中或蠟紙盒中及時送檢。
(2)注意事項
①標本要采集新鮮的,陳舊標本影響陽性檢出率;
②切忌糞尿混合;
③若要分離阿米巴,標本要立即送檢并注意保溫;
④運送培養基可提高陽性率;
⑤分離難辨梭菌時需選不成形或水樣便;
⑥霍亂弧菌、大腸桿菌Ο157感染的腹瀉便則為水樣便或血性便;
⑦標本在病理早期或治療前采集;
⑧一般認為用抗菌藥三天后,標本培養病原菌陰性。
2、肛拭子
在無法獲得糞便的情況下,可用經無菌甘油水或無菌生理鹽水濕潤的肛拭子插入肛門4-5cm(幼兒2-3cm)處,輕輕旋轉擦取直腸表面黏液后取出,置運送培養基中送檢。
六、泌尿道
根據衛生部《醫學感染診斷標準》(試行)通知,泌尿系統臨床診斷為: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或有下腹觸痛、腎區叩痛、伴或不伴發熱,并具有下列情況之一:
(1)尿檢白細胞男性≥5個/高倍視野,女性≥10個/高倍視野,插導尿管患者應結合尿培養;
(2)臨床已診斷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療有效而認定的泌尿道感染。
1、中段尿
(1)采集方法
①女性 采樣前用肥皂水或0.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外陰,用手指江陰唇分開排尿,棄其前段尿,不終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ml于滅菌容器內。
②男性 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或0.1%的碘伏溶液消毒尿道口,滅菌紗布擦干,上翻包皮,棄其前段尿,不終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ml于滅菌容器內。
(2)注意事項
①導尿雖然可以減少污染,但是多次重復導尿可以造成逆行性感染,因此近年來大多采用中段尿。
②女性病人最好采取膀胱截石位由護士采取標本,減少污染。
③采集標本以晨起第一次尿液為佳。
④采集標本后,若不能在1h內送檢,暫放4℃冰箱,但不能超過8h。若尿液標本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h,即使接種培養結果細菌數≥104 cfu/ml獲103cfu/ml,也不能作為診斷依據,應重新留取標本送檢。
⑤疑為尿道炎時可將最初3-4ml尿液收集在滅菌容器內。該尿中即使有少數細菌,如反復檢查為同一細菌,也應考慮為病原菌。
⑥兒童在多數情況下,僅沖洗外陰是不夠的,故采集標本較為困難。如果尿內細菌明顯增多,可以高度懷疑為尿路感染,無菌則可否定。
⑦若細菌培養結果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細菌,需考慮污染可能,建議重新留取標本送檢。
⑧尿液中不得加入防腐劑,消毒劑否則影響陽性檢出率。
2、膀胱穿刺采集法
避免污染是很困難的,培養結果與病情不符時,或尿厭氧菌培養,或嬰幼兒中段尿采集困難時,可以用恥骨上穿刺膀胱內采尿。
3、留置導尿者采集法
拔去閉式引流的集尿袋,棄去導尿管前段尿液,留無污染的膀胱內尿液10ml送檢。不可從集尿袋下端留取標本。
七、腦脊液
1、采集方法
由臨床醫師以無菌方法收集腦脊液3-5ml(細菌1ml,真菌2ml抗酸桿菌2ml,病毒1ml)盛于無菌試管或小瓶中立即送檢。
2、注意事項
(1)采集標本后立即送檢,因腦膜炎奈瑟菌離體后迅速自溶,肺炎鏈球菌及流感嗜血桿菌也易死亡;
(2)疑為上述細菌感染時,應注意保溫,不可置冰箱或低溫保存。
八、膽汁
1、十二指腸引流法
在無菌操作下,將十二指腸導管吞咽至十二指腸乳頭部(距齒65-70cm)時,收集A液(來自總膽管,為橙黃或金黃色),隨之注入25%硫酸鎂溶液40ml,經1-2min后再采取B液(來自膽囊,為棕黃綠色),隨后收取C液(來自肝膽管,為檸檬色),一般認為B液做細菌培養意義較大。
2、膽囊穿刺法
膽囊造影術時,可同時采取膽汁。
3、手術采取法
由總膽管、膽囊直接穿刺采取膽汁。
以上采集之標本應立即送檢,否則置于4℃冰箱內,采集時需小心,避免被唾液、十二指腸液細菌污染。
九、穿刺液標本
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關節液、鞘膜液。
1、采集方法
由臨床醫師行穿刺術抽取。胸腹水可收集5-10ml,心包液、關節液收集2-5ml,置于無菌含抗凝劑的試管或小瓶中,充分混勻后,立即送檢。抗凝劑10%EDTA二鈉鹽,標本與抗凝劑之比10:1。
2、注意事項
⑴標本采集應在患者用藥之前或停止用藥1-2天后進行;
⑵不能立即送檢可置4℃冰箱保存;
⑶疑為淋病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液,采集后立即送檢,或床旁培養為佳;
⑷不能用棉拭子浸蘸標本送檢。
十、膿汁及病灶分泌物
1、傷口
⑴表面傷口拭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僅限于皮膚與皮下組織,包括手術切口、褥瘡潰瘍、新生兒臍炎、嬰兒膿瘡病。
②用無菌生理鹽水或75%的酒精擦去病灶表面滲液;
③用無菌棉拭子抹去及較深部的膿汁分泌物或組織送檢;
④采集褥瘡潰瘍標本時應采集褥瘡邊緣的膿性分泌物,拭子放在運送培養基中立即送檢,不要采集創口表面的滲液。
⑵傷口、膿腫、竇道、壞疽組織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閉鎖性膿腫用碘酒和酒精消毒皮膚后,用滅菌注射器穿刺抽取全部膿液送檢,疑為厭氧菌感染時,排去針管內空氣將針頭插入滅菌橡膠塞內送檢;
②傷口處若有膿及滲出物要用無菌棉簽深入各種竇道中擦拭,用小刀刮取,穿刺抽吸或手術切除獲得深處傷口標本;
③當創傷出血時,敷有藥物在2h以內及燒傷在12h內均不應采集標本,此時獲得陽性結果機會甚少。
④采集標本注意觀察膿汁及分泌物性狀、色澤、氣味等。可為培養鑒定提供依據。
⑶燒傷創面
①燒傷創面需要膿性分泌物,焦痂迅速分離變棕黑、黑或紫羅蘭色,燒傷邊緣水腫。患者發燒>38℃或低體溫<36℃,合并低血壓。
②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創面。
③由于創面部位不同,細菌種類也不盡相同,要用滅菌棉拭子采集多個部位的炎癥區送檢。
④采集痂下變黑或變性的不健康區邊緣或引流液等做定量培養及組織活檢。
2、厭氧傷口拭子
⑴厭氧專用棉棒或玻璃棒觸及深部膿汁;
⑵可用注射器抽吸,排去針管內空氣將針頭插入滅菌橡膠塞內送檢;
⑶立即送檢,送檢過程中必須保持在無氧條件;
⑷不宜做厭氧菌培養的有痰、喉拭子、鼻咽拭子、齒齦拭子、直腸、陰道和宮頸拭子以及回腸、結腸造瘺術的流出物,胃、小腸及大腸內容物等。
3、尿道口分泌物拭子
⑴男性用無菌紗布擦拭和清洗尿道口,然后采取從尿道口溢出的膿性分泌物;
⑵采集前列腺液時,先將尿道、膀胱沖洗,然后從肛門用手指按摩前列腺,促使前列腺液溢出;
⑶女性病人先用滅菌紗布或棉拭子仔細擦拭或清洗尿道口,然后從陰道內診壓迫尿道,使分泌物溢出;
⑷取子宮頸分泌物,先用內窺鏡擴張陰道,然后從宮頸口用滅菌棉拭子采取分泌物,盡量避免被陰道宮頸附近正常菌群的污染。
4、蜂窩織炎
⑴用無菌生理鹽水或酒精消毒皮膚;
⑵用細針在炎癥最顯著處穿刺吸引;
⑶抽少量滅菌生理鹽水在針管內;
⑷注入無菌試管內送檢。
5、組織標本
⑴活體組織采取的微量標本,可直接接種在培養基內;
⑵表淺組織可直接用棉拭子擦拭、小刀刮去;
⑶較大組織塊的表面可采用燒灼或浸入沸水中5-10s,然后用滅菌剪刀切開,取其中的膿汁;
⑷深部組織標本可經皮膚穿刺或手術切取送檢;
⑸組織標本不可用福爾馬林固定;
⑹有時也可將沾有膿汁的最內層敷料放入無菌平皿內送檢。
十一、眼標本采集
⑴一般細菌,以無菌棉拭子采集眼分泌物,尤其膿性分泌物;
⑵沙眼衣原體,首先擦去眼結膜上面的分泌物,然后用無菌小刀刮取穹窿部及眼結膜上皮細胞,用鏈霉素處理后備用;
⑶對于剛治療或藥物沖洗過的患者最好12-24h后采集標本;
⑷對于淚囊炎患者可稍加擠壓后以無菌棉拭子采集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