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6-02 13:21 原文鏈接: 微藻細胞先酯交換再萃取制生物柴油的機理研究

    利用生長快和含油高的微藻生物質轉化制取生物柴油,對解決石油嚴重短缺和環境污染嚴重的矛盾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微藻濕生物質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微藻細胞先酯交換和酯化促進正己烷萃取制生物柴油的創新原理方法;揭示了瞬時彈射式蒸汽爆破細胞壁提取微藻油脂的微觀機理;利用連續流亞臨界水實現了無溶劑高效分離微藻油脂及一步法酸催化酯化制生物柴油。通過瞬時彈射式蒸汽爆破使濕藻細胞內水分在瞬間汽化膨脹產生巨大剪切力,揭示了微藻細胞破壁促進油脂萃取的微觀機理。當蒸汽爆破預熱時間增加到5min時,藻細胞的分形維數從初始1.53增大到1.65;隨著蒸汽爆破的生物質填充率降低,藻細胞平均直徑從1.69 μ m降低到1.44 μ m。藻細胞表面產生的爆破缺口面積(0.08-0.22μm2)隨著蒸汽爆破壓力升高而增加。蒸汽爆破使微藻細胞的破壁能耗由傳統方法的33-529MJ/kg顯著降低到8.15 MJ/kg,使濕藻油脂萃取率由未處理時的56%提高到93.9%。首次提出濕藻預先進行酯交換和酯化反應有效降低大分子油脂的直徑和極性,使綠色無毒和弱極性的正己烷對微藻油脂的萃取效率提高到傳統方法的6倍。揭示了色素等有機質及電磁加熱效應能有效降低反應物的極性差異從而促進酸催化酯交換,簡化了傳統的先干燥-再萃取-后酯化的三步法制油復雜工藝,避免了使用劇毒的氯仿萃取劑,并顯著降低了濕藻生物質的脫水干燥能耗。微藻生物質的親水性指數(1.96)比油脂更高,故能更好地與極性醇接觸促進酯交換反應。微波作用下甲醇的介電常數顯著降低,使甲醇與油脂的極性差異減小有利于酯交換反應。但是微藻細胞中水分使甲醇與油脂的接觸角增加了20.51。,阻礙了醇酯接觸導致酸催化酯交換效率降低72.6%。而細胞質中的非極性官能團使甲醇與油脂的接觸角降低了13.92。,使得酸催化酯交換效率提高了2.4倍。由于乙醇和異丙醇極性較低比甲醇更易溶解油脂,故在微藻細胞內進行酯交換時能獲得更高的生物柴油產率(95%),而且制得生物柴油的冷凝點(0.190℃和-3.15℃)顯著低于甲醇制備的生物柴油(2.08℃)。利用連續流亞臨界水破壞微藻細胞質大分子之間的氫鍵,實現了無溶劑高效分離微藻油脂,并且促進了甘油三酯水解生成脂肪酸,顯著提高了微藻油脂的酸催化轉化制生物柴油效率。在連續流亞臨界水的溫度260℃時得到無溶劑分離油脂效率為72.3%,微藻油脂的酸催化酯化制生物柴油效率由未處理時的49.6%顯著提高到98.4%,大大簡化了微藻油脂萃取及轉化制生物柴油的技術工藝。本文通過先酯交換再使用正己烷萃取的方法使粗油中的脂肪酸甲酯含量由氯仿萃取的75.45%提高到86.74%,粗油熱值由38.45MJ/kg升高到41.19MJ/kg。經梯級溫度105℃-254℃、255℃-259-C和260℃-280℃減壓蒸餾,獲得提純后的輕組分、中組分和重組分的微藻基生物柴油。采用色質聯機、核磁共振和熱解儀等分析了減壓蒸餾后的生物柴油,發現255℃-259℃蒸餾得到中組分生物柴油的品質最佳,脂肪酸甲酯含量高達94.6%,燃燒活化能最低,是理想的生物液體燃料。設計開發研制了微藻細胞內先酯交換制生物柴油再正己烷萃取的中試設備裝置,應用于內蒙古恩格貝微藻制生物柴油示范工程,簡化了傳統復雜的生物柴油制備工藝,避免了使用劇毒的氯仿萃取劑促進了產業化應用。中試設備年產生物柴油能力達到10.3噸,生產的藻基生物柴油熱值達到40.79MJ/kg,經第三方檢測達到國家生物柴油標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