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內科消化道大出血、支氣管擴張大量咯血,還是外科嚴重創傷出血、婦產科產后大出血,臨床有許多情況都需要在緊急搶救時實施大量輸血。
大量輸血主要指以下情況:
①以24小時為周期計算,進行輸注血液替代治療量達到患者的總血容量;
②3小時內進行輸注血液替代治療量達到患者的總血容量的50%以上;
③成年患者24小時內輸注40單位以上的紅細胞制劑;
④成年患者失血速度在150ml/min以上者。大量輸血的定義不十分明確,由于患者的個體差異大,也很難用確定的指標進行量化。
1、臨床特點。急性失血患者的臨床癥狀取決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失血量越大、失血速度越快癥狀就越重。一般認為,失血量<15%血容量無休克癥狀;失血量>20%血容量有早期休克癥狀;失血量>30%血容量出現明顯休克癥狀;失血量>40%血容量出現重度休克癥狀。
急性失血后,組織間液迅速向血管內轉移,起到“自身輸液”作用。據測定,失血500~1000mL,組織間液向毛細血管內轉移的速度達120mL/h;失血2000mL,500~1000mL/h組織間液轉移到血管內,部分補償丟失的血漿容量。與此同時,還有部分組織間液向細胞內轉移。因此,急性失血患者不但血容量銳減,而且組織間液也顯著減少。組織間液近似于晶體鹽溶液,所以不用晶體鹽溶液補充這種“額外”減少,將會造成嚴重后果。
治療失血性休克患者必須正確處理好對因治療與對癥治療的關系。所謂對因治療就是止血;所謂對癥治療就是抗休克治療。抗休克治療的關鍵是迅速補充患者有效的循環血量,疏通和改善微循環功能,即擴容治療。由于失血性休克補充血容量和補充組織間液都很重要,首批擴容液應選擇晶體液,用量為失血量的3~4倍。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鈉液快速輸注已被作為常規復蘇措施廣泛被臨床采用。未充分補充晶體液之前不宜補充膠體液,理由是:
①有些膠體液(右旋糖酐、羥乙基淀粉、20%或50%白蛋白)的膠體滲透壓大于血漿,靜脈輸入后把組織間液的水分吸入到血管內發揮擴容作用,這樣會進一步加重組織間液脫水;
②人造膠體是多分散性膠體,所含分子大小不等,雖然較大的分子能停留在循環中維持擴容作用,但較小的分子迅速經腎臟排泄產生滲透性利尿,容易被誤解為血容量已補足及腎臟功能改善,實際上這種利尿進一步加重脫水,容易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失血量<30%血容量,一般不需補充膠體液。全血和血漿雖有擴容作用,但擴容時并不一定需要。
2、不宜大量輸注全血。傳統的觀念認為,緊急大量輸血時應首選全血,因為全血中含有各種血液成分。事實上,大量輸注庫存全血可能發生以下不良反應:
①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稀釋性減少出現止血障礙或低凝狀態;
②因大量輸注庫存全血中的血漿成分出現枸櫞酸中毒、低血鈣、高血鉀、高血氨、代謝性酸中毒等;
③因快速大量輸入未經復溫處理的庫存血出現低溫狀態;
④輸入大量微聚體導致肺功能損傷或發生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
⑤不同供者血漿中的血型抗體作用于其它供者紅細胞導致的紅細胞溶血;(舉例說明)
⑥發生非溶血性發熱反應、血漿蛋白過敏反應、心功能衰竭、非心源性水腫、急性肺損傷等其他不良反應。
因此,盲目大量輸注全血是不合適的。但在某些情況下,病人的失血量過大,仍有進行性出血,瀕臨休克或已經發生休克的病人可輸部分全血。全血適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攜氧能力,又需要補充血容量的病人,而不適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正被糾正的病人。臨床上適用全血的情況并不多見,應嚴格掌握輸注全血的指征。
3、合理搭配成分輸血。輸血處理的措施是:
①在使用晶體液、膠體液充分擴容抗休克的基礎上或同時,首選目前血庫都常備的懸浮紅細胞2~4單位作為緊急輸注,爭取時間緩解組織供氧不足的情況;
②臨床輸注紅細胞的同時,進一步分析輸血方案和患者血樣進行更仔細的輸血前檢測,根據需要選擇和預約其他紅細胞制劑,如洗滌紅細胞、特殊血型紅細胞等,但要注意銜接時間問題;
③根據臨床出血止血情況和有關實驗檢查,確定需要輸注的血小板、冷沉淀、新鮮冰凍血漿或其它凝血因子制品的時間和劑量;通常大量輸血患者多需要輸注1個治療劑量或以上的單采血小板和若干單位的冷沉淀或新鮮冰凍血漿(上海第六人民醫院李志強教授認為輸血2000ml,就應該輸注兩個治療量的血小板和10個單位冷沉淀,臨床效果滿意);血小板一般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輸注,冷沉淀或新鮮冰凍血漿要求在醫院內37℃水浴解凍后最短時間內輸注;
④稍后需要輸注的紅細胞制劑,多數情況下要提前進行復溫處理,以減少庫存低溫對患者的影響;
⑤有條件情況下,建議選用能滿足臨床輸血速度要求的微聚體過濾輸血器。
4、注意事項。
①搶救過程中,要檢測血壓、脈搏、尿量及紅細胞壓積,有條件應監測中心靜脈壓,心輸出量等,并據此調整輸液、輸血量及輸注速度,避免輸液、輸血量不足,不能維持正常組織灌流,也避免輸液、輸血量過多,引起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②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輸液、輸血量及輸注速度。
③失血量較大而單用晶體液及膠體液補充血容量時,需要注意血液過渡稀釋的問題。因為血紅蛋白低于40~50g/L,紅細胞壓積<0.20時,不僅會影響出血部位的愈合,而且易發生感染。
④搶救的過程中不要忘記積極想辦法止血。
⑤注意大量輸血時可能引起的合并癥,如枸櫞酸鹽中毒、血鉀改變、酸堿平衡失調、低溫、免疫性溶血以及防止輸血傳播疾病的發生。
⑥在擴容前采集血樣,進行輸血前的化驗并留備交叉配血的需要,防止擴容后交叉配血出現假冷凝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