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檔案數據顯示,金星可能正在從被稱為Coronae區的地質活動中失去熱量,可能就像地球上的早期構造活動。地球和金星是巖石行星,其大小和巖石化學性質大致相同,因此它們應該以大致相同的速度將其內部熱量流失到太空。
地球如何失去其熱量是眾所周知的,但金星的熱流機制一直是一個謎。一項研究使用了美國宇航局麥哲倫任務的三十年前的數據,對金星如何冷卻進行了新的研究,發現該星球最上層的薄區域可能提供了一個答案。
我們的地球有一個加熱周圍地幔的熱核,地幔將熱量帶到地球堅硬的外層巖石層,或巖石圈。然后熱量流失到空間,冷卻地幔的最上層區域。這種地幔對流驅動著地表的構造過程,使移動的板塊錯落有致地運動著。金星沒有構造板塊,所以這個星球如何失去熱量,以及什么過程塑造了它的表面,一直是行星科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
這項研究利用麥哲倫航天器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金星上被稱為Coronae的準圓形地質特征的觀測來研究這個謎團。研究人員對麥哲倫號圖像中可見的Coronae區進行了新的測量,得出結論:Coronae區往往位于該行星巖石圈最薄和最活躍的地方。
這張復合雷達圖像是通過將美國宇航局麥哲倫任務的大約70個軌道的數據疊加到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射電望遠鏡獲得的圖像上而制作的。邊緣表明可能有構造活動。資料來源:美國宇航局/JPL
位于南加州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高級研究科學家Suzanne Smrekar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被鎖定在金星巖石圈是停滯和厚實的這個想法中,但是我們的觀點現在正在發生變化,"他領導了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
就像薄床單比厚被子釋放更多的體溫一樣,薄的巖石圈允許更多的熱量通過上升到外層的熔巖浮力柱從地球的內部釋放出來。通常情況下,在熱流增強的地方,地表下的火山活動也會增加。因此,Coronae可能揭示了今天活躍的地質學正在塑造金星表面的位置。
研究人員專注于65個以前沒有研究過的Coronae區,這些區域最多只有幾百英里寬。為了計算它們周圍巖石圈的厚度,他們測量了每個日冕周圍的溝槽和山脊的深度。他們發現,在巖石圈更加靈活或有彈性的地區,山脊之間的間隔更緊密。通過應用一個關于彈性巖石圈如何彎曲的計算機模型,他們確定,平均而言,每個日冕周圍的巖石圈約為7英里(11公里)厚--比以前的研究表明的要薄得多。這些區域的估計熱流大于地球的平均水平,這表明日冕在地質上是活躍的。
這張來自美國宇航局麥哲倫任務的雷達圖像顯示了位于金星南半球的圓形斷裂圖案,直徑約為124英里(200公里),顯示了可能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各種特征。資料來源:美國宇航局/JPL
Smrekar說:"雖然金星沒有地球式的構造,但這些薄的巖石圈區域似乎允許大量的熱量流出,類似于地球海底形成新構造板塊的區域。"
了解地球過去的一個窗口
為了計算一個天體的表面物質有多老,行星科學家計算可見的撞擊坑的數量。對于像地球這樣一個構造活躍的星球,撞擊坑被大陸板塊的俯沖所抹去,并被火山的熔巖所覆蓋。如果金星缺乏構造活動和類似地球地質的定期攪動,它應該被舊的隕石坑所覆蓋。但是通過計算金星隕石坑的數量,科學家估計其表面是相對年輕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金星表面的年輕外觀很可能是由于火山活動造成的,它推動了今天的區域重現。這一發現得到了新的研究的支持,表明在Coronae區有更高的熱流--地球的巖石圈在過去可能類似于這種狀態。
"有趣的是,金星提供了一個了解過去的窗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地球在25億年前可能是什么樣子。"Smrekar說,他也是美國宇航局即將進行的金星輻射率、無線電科學、InSAR、地形學和光譜學(VERITAS)任務的主要研究人員,他說:"它處于一種預測在行星形成構造板塊之前發生的狀態。"
VERITAS將接續麥哲倫號的工作,改進該任務的數據,這些數據分辨率低,誤差大。該任務的目標是在十年內發射,它將使用一個最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來創建三維全球地圖,并使用一個近紅外光譜儀來弄清地球表面是由什么構成的。VERITAS還將測量該行星的引力場以確定金星內部的結構。這些儀器將共同填補這個星球過去和現在的地質過程的故事。
"VERITAS將是一位軌道地質學家,能夠準確地指出這些活躍地區的位置,并更好地解決巖石圈厚度的局部變化。我們甚至將能夠捕捉到巖石圈的變形過程,"Smlkar說。"我們將確定火山活動是否真的使巖石圈'軟'到足以失去像地球一樣多的熱量,或者金星是否有更多的謎團。"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一篇論文認為,金星內部可能在其大部分歷史中都是干燥的,也意味著這個星球可能從來沒有過適合海洋形成的條件。這項研......
科學家提出兩種關于金星氣候的假設路徑。圖片來源:《自然·天文學》《自然·天文學》雜志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認為,金星內部可能在其大部分歷史中都是干燥的。這挑戰了認為這個星球曾有過液體表面海洋的假說。金星是......
金星與地球大小相似,但表面如同煉獄,溫度足以熔化鉛,云層由腐蝕性硫酸組成。4年前,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家戴夫·克萊門茨帶領的團隊,在金星的大氣層中意外發現了一種在地球上象征著生命的氣體——磷......
科學家在金星兩個不同區域觀測到了火山熔巖流,提示金星火山活動或比之前認為的規模更大、更普遍。《自然-天文學》5月27日發表的這項研究支持了之前顯示金星正處于火山活躍期的證據。金星厚厚的大氣給直接觀測金......
太陽系行星之一的金星上有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嗎?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近期在金星上兩個不同區域觀測到了火山熔巖流,提示金星火山活動或比之前認......
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孫自法)太陽系行星之一的金星上有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嗎?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近期在金星上兩個不同區域觀測到了火......
金星和地球有很多共同之處——大小、密度和巖石成分大致相同。但正如我們所知,金星擁有一個完全不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平均表面溫度為465°C。盡管環境如此惡劣,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金星表面曾有液態水存在......
金星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影響其大氣演化的重要因素。雖然金星沒有內稟磁場,但是太陽風與金星大氣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個感應磁層。感應磁層和磁鞘的磁場的三維形態關系著太陽風和行星粒子的相互作用過......
記者從北京天文館獲悉,5月8日至10日,金星從M35星團附近經過,這是一次觀測太陽系行星與深空天體相伴的好機會。M35是雙子座一個大而亮的疏散星團。最適合觀測的時間是今天(9日)傍晚,可同框拍攝,需要......
當金星遇上月亮,會出現怎樣的天文景象?3月24現身天宇的“月掩金星”,成為不少天文愛好者關注的對象。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鄭捷表示,從全球范圍來說,月掩金星每年都會出現一到兩次。就國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