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1.2億年前的小盜龍化石中發現了這種小型恐龍的午餐。對該恐龍化石的重新分析發現,在其肋骨中存在哺乳動物的腳骨。這是恐龍以哺乳動物為食的第一個證據。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古脊椎動物學雜志》上。
此次重新研究的化石是小盜龍化石,于2000年在中國遼寧省九佛堂組被發現。當時,研究小組將其追溯到大約1.2億年前,盡管這塊化石中間的大部分缺失,但它的肋骨部位仍然完好無損,清晰可見。
小盜龍是三趾恐龍,和它們較大的表親一樣,是食肉動物。它們生活在樹上,與其它恐龍相比算是很小,大約是現代家貓大小。
研究人員通過對小盜龍化石的重新研究發現,其胸腔中有一只不到半英寸大小的右腳的化石。該化石曾屬于一種小型哺乳動物,證明這只小盜龍曾捕食過一只老鼠大小的哺乳動物。
在適應性輻射過程中,哺乳動物的壽命演化出較高的多樣性,包括從最長壽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壽命長達200余年的弓頭鯨。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動物類群如裸鼴鼠、弓頭鯨、大象和蝙蝠等,展現出長壽命、抗腫瘤的特點,......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瑞士弗里堡大學的一個古生物學家團隊利用對化石記錄的統計分析,確定了胎盤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狗和蝙蝠)起源于恐龍大滅絕之前,這意味著......
隨著水體富營養化日益嚴重以及氣候變暖,全球湖泊藍藻水華日益頻發。藍藻衍生污染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慢性暴露已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MCs具有強烈的神經毒性,能夠影響哺乳動物大腦......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團隊揭示了生化反應速度的差異是導致小鼠和人類時鐘差異的原因。為了確定這一發育原則,研究人員利用“干細胞動物園”重現了除小鼠和人類之外的4種哺乳動物的節段時鐘。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
生命演化史上有一些重要的節點事件,比如頜的出現,魚類登上陸地,爬行動物飛上藍天等等。過去,科學家理所當然地認為,當這類具有“演化革新”意味的特征或者形態功能在某一類群中剛剛出現時,該類群的演化速率會變......
在現代社會,父母中的一方可能會帶女兒去上芭蕾舞課,并準備好晚餐,以便另一方可以在接兒子去踢足球之前上運動課。對觀察者來說,他們似乎在非常忙碌的、共同撫養孩子的、一夫一妻的關系中進行合作。這些人可能認為......
當21世紀初,小鼠、人類、大鼠和黑猩猩的完整基因組首次發表后,遺傳學家通過比較基因序列為了解哺乳動物進化打開了大門。為什么一些哺乳動物嗅覺特別靈敏?為什么有些哺乳動物要冬眠?為什么一些哺乳動物的大腦發......
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西北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無脊椎動物中主要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神經遞質章魚胺(octopamine)是如何與哺乳動物大腦中的其他細胞......
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此前主要通過鳥類傳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正在威脅海洋哺乳動物。在美國去年夏天的一起疫情中,野生鳥類可能至少兩次將禽流感病毒傳給了海豹。不過科學家表示,海豹間的疫情暫時不會威脅人......
我國首套海洋哺乳動物水下聲學實時監測系統在該保護區建設完成驗收并在連續3個月運行中初顯成效,運行期間共監測到海洋哺乳動物聲學片段1066條,并實時傳輸至保護區智慧化監管指揮中心。2022年11月,合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