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襲深度分級Clark(1969)在研究了黑瘤侵襲深度與預后的關系后,根據侵襲深度將黑瘤分為5級。分級越高預后越差。
Ⅰ級:瘤細胞限于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內。
Ⅱ級:瘤細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頭層。
Ⅲ級:瘤細胞充滿真皮乳頭層,并進一步向下侵犯,但未到真皮網狀層。
Ⅳ級:瘤細胞已侵犯到真皮網狀層。
V級:瘤細胞已穿過真皮網狀層,侵犯到皮下脂肪層。
2.垂直厚度分級Breslow(1970)研究了黑瘤垂直厚度與預后的關系,根據目鏡測微器測量的黑瘤最厚部分(從顆粒層到黑瘤最深處的厚度),將黑瘤分為5級:
小于0.75皮膚惡性黑色素瘤、0.76~1.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1.51~3.0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3.01~4.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和大于4.50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發現厚度越大預后越差。這一顯微分級法,以后被廣泛采用,并被證實對判斷預后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