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e leukemia,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除主要累及粒系外,紅系、巨核系亦可受累。臨床特征為持續性進行性外周血白細胞增高,分類中有不同分化階段的粒細胞,但以中幼粒細胞階段為主,脾腫大,90%以上患者骨髓細胞中有特征性的費城染色體或bcr/abl融合基因。
①檢驗
Ⅰ.血象
Ⅰ)白細胞 白細胞數顯著增高,初期一般為50×109/L,多數在(100~300)×109/L,分類以粒細胞系為主,常>90%,出現大量未成熟粒細胞,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粒細胞增多尤為突出,桿狀和分葉核粒細胞也增高,尤其是嗜堿性粒細胞可高達10%~20%,是慢粒的特征之一,有助于其診斷且是與其它粒細胞增多的疾病相鑒別依據之一。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比率減少,少數患者單核細胞也增高。隨著病期進展,原始粒細胞可增多,加速期可>10%,急變期可>20%。
Ⅱ)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在疾病早期,紅細胞數正常或增多,以后逐漸出現貧血,一般為正常細胞性貧血,可有紅細胞大小不均和異形,嗜多色性或點彩紅細胞和有核紅細胞。
Ⅲ)血小板 初診斷病例血小板正常或增多,有時可高達1000×109/L,加速期及急變期,血小板可減少。血小板形態可發生變異,偶見巨核細胞碎片或裸核。
Ⅱ.骨髓象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明顯至極度活躍,以粒細胞為主,紅系細胞相對減少或受抑制,粒、紅比值可高達10~50∶1。主要是中性中幼、晚幼及桿狀核粒細胞明顯增多(原始粒細胞<10%,嗜酸、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晚期減少。
本病的晚期可發生急性變(慢粒急變),又稱原始細胞危象(blast crisis)。大多數病例發展為急粒變,約占50%~60%,其次為急淋變,約20%~30%,少數患者可急變為單核細胞、紅細胞、巨核細胞等類型急性白血病。此時的骨髓象特點為原始細胞明顯增高,因慢粒急變時可發展成為任何類型急性白血病,故骨髓中原粒細胞(Ⅰ型+Ⅱ型)或原淋+幼淋,或原單+幼單等相應類型的原始和幼稚細胞增高,≥30%,嗜堿性粒細胞增高,紅系、巨核系細胞均受抑制或減少。
骨髓活檢病理切片見骨髓組織幾乎完全為白血病細胞所浸潤,而無脂肪組織。在疾病后期,部分病例出現局灶性骨髓纖維化。
Ⅲ.細胞化學染色 NAP陽性率及積分明顯減低,甚至為0分。慢粒合并感染、妊娠及急變期,NAP積分可升高。治療獲得完全緩解時,若NAP活力恢復正常,提示預后較好。
Ⅳ.免疫學標志 慢粒急變后免疫標志表達較復雜,慢粒髓細胞變多表現CD33、CD13、CD15、CD14及HLA-DR陽性;淋巴細胞變有CD3、CD7、CD2、CD5、CD10、CD19、CD20、CD22及HLA-DR陽性;巨核細胞變可出現CD41a、CD41b及PPO陽性。
Ⅴ.血液生化 血清及尿中尿酸濃度增高,血清鉀亦增高,主要是化療后大量白細胞破壞所致。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及其結合力顯著增加,且與白血病細胞增多程度呈正比。血清乳酸脫氫酶、溶菌酶亦增高。
Ⅵ.染色體及分子生物學檢驗 細胞遺傳學的發展,90%以上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血細胞中出現Ph染色體。1973年Rowley證實Ph染色體系第9號與22號染色體長臂末端相互易位后所形成。Ph染色體不僅出現于粒細胞,也出現于幼紅細胞、幼稚單核細胞、巨核細胞及B細胞,少部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也可出現,這表明本病的病變起源于多能干細胞,是干細胞克隆發生突變和腫瘤轉化所致。
②診斷
根據CML的臨床表現特征、血象、骨髓象、染色體核型分型及分子生物學技術對此病進行診斷與分期,具體標準見表9-5。本病主要與類白血病反應、骨髓纖維化、血吸蟲病等疾病進行鑒別。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邱錄貴、易樹華團隊研究首次報道了沙利度胺聯合潑尼松和甲氨蝶呤(TPM)方案在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LGLL)治療中的顯著療效,為這一罕見......
圖胚胎肝細胞通過分泌Fetuin-A蛋白維持造血干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0108005、U23A20417、81730007、31872842、91442106)......
中新網銀川12月30日電(記者楊迪)12月30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完成寧夏首例惡性血液病異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患者在移植后第11天中性粒細胞成功植活,隨后血小板也順利植活,最終出艙。該項工......
近日,吉林大學第三醫院教授陳芳芳團隊系統性研究了六種精確表征的葡聚糖涂層氧化鐵納米材料,并探討了它們蛋白冠形成與免疫激活的完整過程,以及在急性髓系白血病L模型中的免疫治療效果。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許永團隊與沈陽藥科大學教授趙臨襄團隊合作,研究發現首個BRD4BD2選擇性抑制劑,可作為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候選藥物。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藥物化學雜志》(Jour......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員黃慧琳團隊聯合廣州實驗室研究員翁桁游團隊,研究揭示了RNA乙酰化及其修飾酶N-乙酰基轉移酶10(NAT10)通過重塑絲氨酸代謝驅動急性髓系白血病發生及干性維持的重要機制。相關......
“這藥是特效藥,四萬塊一瓶,我吃了三年。”這句話出自電影《我不是藥神》主人公程勇和一位白血病患者之間的對話。他們討論的藥物格列衛,是一種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明星抗癌藥”。它能將這種致命的疾病轉變為......
“這藥是特效藥,四萬塊一瓶,我吃了三年。”這句話出自電影《我不是藥神》主人公程勇和一位白血病患者之間的對話。他們討論的藥物格列衛,是一種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明星抗癌藥”。它能將這種致命的疾病轉變為......
澳大利亞皇家兒童醫院和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Nature子刊NatureBi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Long-termengraftingmultilineagehematopoie......
·“這種分類可能有助于醫生為高風險患者推薦更強的化療或新的免疫療法,為風險較低的患者推薦更保守的治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SchoolofMedicine,Un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