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與鑒別診斷:根據血象及骨髓象特點診斷不難作出。如嗜堿粒細胞相對或絕對增高,則慢粒診斷更有把握。近年來應用NAP染色和Ph1染色體檢查使慢粒的診斷更易明確。如兩者結果都不符合慢粒時,基本上可以排除。慢粒需與以下血液病鑒別:
粒細胞增多癥:輕度粒細胞增多,尤其一時性增多,一般無需和慢粒作鑒別。明顯粒細胞增多,高至數萬者,見于類白血病反應和原因不明的骨髓外化生。雖然血象和骨髓象和慢粒相似,但以下各點可作鑒別:血片NAP積分明顯增高;無Ph1染色體;血象粒細胞可有中毒性顆粒和空泡;嗜堿粒細胞一般不增高。此外,類白血病反應時臨床上可找到粒細胞增高的原因。
骨髓病性貧血(亦稱幼白-幼紅細胞貧血):各種骨髓病性病變時,血液中可出現幼稚粒細胞和紅細胞,并伴有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數一般不明顯增高。骨髓活檢可發現骨髓病原因而得以鑒別。骨髓涂片檢查對某些骨髓病,例如骨髓纖維化等,診斷價值不大,因骨髓內固定成分不能被吸出。腫瘤細胞轉移至骨髓時,尚有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X線示局灶性骨質缺損和臨床骨胳疼痛等現象。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粒早期時血液中三系細胞都可增多,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相似。但慢粒的紅細胞增多最高不超過700~800萬/μl。此外,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時NAP積分增高,Ph1染色體陰性。隨著病程發展,慢粒病人粒細胞數明顯增高而紅細胞數逐漸降低。
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有時慢粒的血小板數可高達100萬/μl以上,和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相似,但后者無Ph1染色體,且NAP積分往往增高。
慢性巨核細胞白血病:慢性巨核細胞白血病時,血小板數明顯增高,粒細胞數也略增高,和慢粒早期很相似。并且Ph1染色體也陽性,NAP積分也減低或缺如。有些學者認為此病是慢粒的一種亞型。但骨髓活檢觀察與一般慢粒不同,存在大量巨核細胞,這一特點可資與慢粒區分。
不典型慢粒成人Ph1(-)慢粒和Ph1(+)慢粒在病程和臨床表現都有所不同。生存時間較明顯縮短,一般在一年左右。臨床特征:發病年齡較晚,男性占多數,白細胞數較低而原始細胞百分數在血液和骨髓中都較高。血小板和嗜堿細胞都較低。骨髓增多程度和粒紅比例也都較低。NAP積分卻較高。尿溶菌酶濃度增高。對治療反應不佳。小兒Ph1(-)慢粒又稱為幼年型慢粒,有胎兒血紅蛋白增高現象,對治療反應也不佳,生存時間自診斷時算起一般不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