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沒做完,領頭人已經被挖走了;專利保護形同虛設、研發人員束手束腳;十幾位博士生導師只有四五個招生名額……
這些都是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的實際遭遇。《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狀況并非個案。一位企業負責人直言不諱: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路還很遠。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加強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近期迎來大考。在科技部日前公布的首次評估結果中,前兩批99家中8家限期整改,4家被撤銷。一位評估專家告訴記者,企業實驗室運行狀況差異性較大,整體來看,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尚有差距。
“金字招牌”
在日前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為了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對企業科研基地建設的要求,科技部于2006年開展了依托龍頭企業和轉制院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工作。科技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正在建設和運行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有177個,基本上涵蓋了國民經濟的主要領域。
雖然沒有直接經費支持,但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會在“973”、“863”等各類科技計劃中予以傾斜。這一點也被《中國科學報》記者日前采訪的幾家企業普遍認同。
“這個國家平臺對民營企業非常重要。”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煤基低碳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振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直言,“明顯增強了研發人員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尤其有利于吸引海外歸國的科研人員。”目前,新奧已吸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8名,占河北省半數以上。
另一方面,國家重點實驗室設有學術委員會。朱振旗表示,學術委員會“不說漂亮話只提建議”,從另一個角度幫助企業管理科研、提高效率。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馮志強亦表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牌子有利于民營企業引進高科技人才、加強同高校的合作交流,天合光能已經連續完成了5項“863”計劃。
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煤炭資源高效開采與潔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鳳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科技部的支持渠道相對較多,同時,這一平臺也有利于企業申請橫向的企業課題和開展國際合作項目。
根據科技部5月發布的2016年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截至2016年,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共主持和承擔各類在研課題3741項,獲得研究經費55.3億元,其中國家級課題經費占比40%。
企業的困擾
項目申請時計劃做3個規模的產業化示范,但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模擬的方式排除了中間方案,直接進行了大規模工程示范,節省了經費,卻在項目結題時遭遇尷尬。這是某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日前的遭遇。實驗室負責人提出:企業做創新有一定不確定性,是否可以探索更為靈活的評估方式?
記者從科技部公布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總結報告中發現,總結項目包括承擔項目、獲獎情況、論文專著、知識產權、產學研合作等,與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大致相同。
此次擔任礦產評估專家組組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表示,技術和專利的轉化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服務于企業的科技創新是評估的重要指標。
據記者了解,民營企業往往在獲獎情況和行業支撐兩項上“吃虧”。這一方面是由于企業不重視評獎,一方面是有些行業尚不成熟。朱振旗建議,針對不同產品的研發周期,在評估時充分考慮所屬行業的客觀規律。
在人才培養方面,一些保留有碩士點和博士點的轉制院所面臨著供不應求的現狀。
以煤炭資源高效開采與潔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據李鳳明介紹,由于同項目結合緊密,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上培養的畢業生市場化的創新能力更強。但是,總共十幾位博導只有30多名碩士生、15名博士生,每名博士生都幸福地擁有一個導師團隊。
路有多遠
記者在99家實驗室中發現特殊的一員——依托于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的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游依托中科院半導體所,中下游依托聯盟成員單位形成產業化輻射。這也是唯一一家依托聯盟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李晉閩表示,半導體照明行業企業小而散、研發能力弱,單靠一家企業難以形成突破,這種創新模式形成了研發和產業無縫對接的合力。
企業做研發有多難?朱振旗深有體會:“有時候比軍工還難,不僅要不惜代價取得成功,還要注重經濟效益推廣應用。因此,專利保護也是工作重點。”
身處同質化嚴重的光伏行業,馮志強的領悟更痛。
天合光能18次創造、刷新晶體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然而,馮志強直言:“技術本身在中國很難賣,太容易被模仿。”他們采取的應對策略是,在國外加強專利保護,在國內調整為開放性的創新平臺。
曾在日本、美國國家級實驗室和半導體公司任職20多年的馮志強表示:“我愿意留在民營企業,因為中國的民企很活躍、自主性強。”
但并非所有的民營企業都有長遠的規劃。據記者了解,有的企業在申請了國家項目之后,做到一半負責人跑了,研發團隊解散了,甚至公司都賣了。
朱振旗認為,這種注重短平快的科研體制非常不利于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科技創新應注重長期努力。
李晉閩亦認為,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關鍵是人才,更重要的是營造寬容失敗的氛圍和環境。
“沒人的時候引進人才重要,有了人才之后,企業文化更重要。”在朱振旗看來,新奧從零起步的煤制天然氣技術之所以能夠成功,即將在內蒙古完成產業化示范,靠的是求真務實、尊重人才的企業文化。也正是這種文化,吸引朱振旗離開美國大學教授職位扎根新奧。
“可惜的是許多科研人才到一個新單位之后就被原有文化包圍了。”朱振旗說,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需要克服比科研機構更多的障礙,最需要的是國家為企業創新提供的政策支持、保障機制、激勵機制、人才平臺等,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名單,共29個重點實驗室。名單顯示,其中有21個重點實驗室由7所高校為依托單位,它們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
日前,國家鐵路局發布《國家鐵路局關于公布第二批鐵路行業科技創新基地的通知》,共篩選出13個鐵路行業重點實驗室和13個鐵路行業工程研究中心。各鐵路行業重點實驗室和鐵路行業工程研究中心及依托單位、共建單位......
關于批準建設山東省新一代半導體技術與系統等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各有關市科技局,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根據《山東省實驗室體系建設規劃(2020-2025年......
2023年擬建設云南省重點實驗室名單按照《云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云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云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工作規范(試行)》等文件規定,省科技廳組織開展了云南......
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科〔2014〕515號)有關規定,現將擬認定的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名單予以公示。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將意見反饋至工業和信息......
在中國科技創新版圖中,國家重點實驗室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這些幾乎覆蓋所有重點學科領域的科研實體,被稱作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主力軍”,它們的創新水平和科研產出關乎中國這艘巨輪的創新引擎能轉得多快,同時,擁......
在中國科技創新版圖中,國家重點實驗室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這些幾乎覆蓋所有重點學科領域的科研實體,被稱作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主力軍”,它們的創新水平和科研產出關乎中國這艘巨輪的創新引擎能轉得多快,同時,擁......
11月18日,在第七屆世界硒都(恩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暨硒科技創新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硒資源研究與生物應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隆重舉行。湖北民族大學校長頓祖義參加授牌儀式,并代表重點實驗室牽頭單位接......
11月18日,中國氣象局批準新建一批部級重點實驗室。此舉旨在貫徹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完善中國氣象局重點開放實驗室布局,構建氣象戰略科技力量。中國氣象局重點開放實驗室是開......
11月19日,第十三屆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在中國醫藥城開幕。江藥業集團與復旦大學簽訂合作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議開幕式上,揚子江藥業集團與復旦大學簽訂合作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議。雙方將搶抓“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