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所含的異黃酮類化合物作為天然雌激素對人體具有多項保健及治療功效,其含量的多少是反映大豆及其相關產品品質的一個標準。目前,液態大豆制品中的大豆異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測定的主流方法是先冷凍干燥成為固態樣品后再進行后處理。這種方法的缺點明顯,包括周期長、操作繁瑣、能耗高、非選擇性等;并且長時間的樣品前處理可能增大分析結果的變異性。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分析化學學科組近年開展了基于功能化磁性納米粒子的分析新方法研究。廖循和劉一鳴研究員針對以上困難,開發出基于黃芩苷修飾的磁性納米粒子(baicalin-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BMNPs)的磁性固相萃取方法,用于豆奶中大豆異黃酮類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具體為:將BMNPs加入豆奶溶液中后,經過漩渦振蕩器劇烈震蕩,將豆奶中的大豆異黃酮類化合物吸附于BMNPs表面,然后施加外磁場將吸附了大豆異黃酮的BMNPs從豆奶基質中分離,最后經洗脫后,用HPLC?ESI-MS/MS定量測定:在0.3-80 mg/L的線性范圍內,從市售豆奶中測定了大豆苷元、染料木素、黃豆黃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和黃豆黃苷等6個大豆異黃酮化合物的含量,其檢測限可低至0.03mg/L。該方法利用黃芩苷與大豆異黃酮的相互作用,實現了對豆奶中大豆異黃酮類成分的選擇性富集;同時避免了常規的凍干環節,大大簡化了制樣過程,節省了人力物力。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農林科學類一區期刊《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上,相關研究成果也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磁性固相萃取分析方法
神經元因退行性疾病或創傷而受損后,幾乎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因此,恢復神經網絡及其正常功能是組織工程領域的一項重大挑戰。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利用納米技術和磁操作克服了這一挑戰,創造出可修復受......
據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報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物理學家開發出一種微小的半透明載玻片,通過操縱光在納米尺度上的傳播方向,產生兩個截然不同的圖像。這一技術為開發新型基于光的設備鋪平道路,有......
納米粒子凹槽等離子體腔(藝術圖)圖片來源:尼古拉斯·安蒂列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檢測紅外光的新方法,通過將紅外光的頻率變為可見光的頻率,可將常見的高靈敏度可見光探測器的“視野”擴展到遠紅外線。這一......
中藥和天然藥物是我國中醫藥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化學成分較為復雜,從中靶向發現并制備具有特定強生物活性苗頭分子是中藥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藥物化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創新的重點內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
在生命科學、藥物研發等領域,納米粒子定位及追蹤技術具有廣泛需求。外泌囊泡、病毒和納米藥物載體是生物體內常見的納米粒子,它們的動態轉運是實現胞間通訊、侵襲感染、藥物遞送等功能的重要過程。因此,實時捕捉這......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所降雨強研究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團隊、電子科技大學楊元杰團隊、山西大學肖連團團隊、中央民族大學郭紅蓮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基于非線性效應的光致旋轉新方法,使水中納米顆粒的軌道旋轉速度......
核酸修飾納米粒子的膠體晶體工程是制備三維超晶格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催化、傳感、光子學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迄今為止,研究的構件主要基于金屬、金屬氧化物、硫屬半導體和蛋白質。在這里,美國西北大學ChadA......
美國西北大學ChadA.Mirkin教授等人將高折射率切面引入膠體合成納米粒子的方法被用來制造成分均勻的Pt-M(M=Ni,Co,Cu)和Rh-M(M=Ni和Co)四面體納米粒子。該方法的能夠系統地研......
為了了解生物細胞如何運作,生命科學家追蹤組成細胞的生物分子。這樣做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金納米顆粒標記分子,并跟蹤納米顆粒散射的激光。日本國立自然科學研究院(NINS)的一個小組現在已經擴展了這種方法,使科......
近日,美國紐約大學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Nature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ApH-responsivenanoparticletargetstheneuro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