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30日20時,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成功接收到中國南極考察站昆侖站和泰山站的氣象觀測數據,這意味著分別經過5年和近9年的穩定運行,位于南極的我國昆侖站和泰山站氣象站具備了業務運行能力,自12月1日起正式業務運行,兩站將獲取長期、連續的常規氣象觀測數據,實現南極冰蓋自動氣象站觀測業務化運行,將進一步推進全球氣象預報業務。
南極大陸以大風、極寒聞名,最低氣溫可達-89.2℃,風速可達100米/秒,自然環境極為惡劣。長期、連續的常規氣象觀測,可以有效增強我國極地天氣氣候監測預報能力,對提高極地天氣預報和氣候變化評估準確度、保障科學考察、保護極地環境意義重大。此前,中國南極考察隊曾在中山站至昆侖站沿線設立多個自動氣象站,其中泰山站氣象站建于2012年12月24日,昆侖站氣象站建于2017年1月6日。科考的觀測數據均傳輸至國家極地科學數據中心。
采用同一型號的自動氣象站,為何一個“轉正”用了5年,另一個卻要9年?曾參加過南極泰山站和昆侖站氣象站建設、現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青藏高原與極地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丁明虎介紹,,兩者就好比在拉薩和珠峰建氣象站——“實習期”更長的泰山站氣象站,是在位于海拔2626米處先打好了基礎,經受住了長期低溫的考驗,從而使得位于海拔4093米“冰蓋之巔”的昆侖站氣象站才能在5年內一道順利“轉正”。
低溫是影響南極大陸建設自動氣象站的關鍵。自1996年起,中國氣象局高位部署、逐步推動南極冰蓋自動氣象觀測站網建設。在觀測技術上,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極地氣象科研團隊從2010年開始研發超低溫電池、風速儀、能源控制模塊等多種設備,并多次派出考察隊員前往南極進行超低溫觀測野外試驗,最終自主研發出新一代超低溫自動氣象站。我國也因此于2018年成為繼澳大利亞、美國之后,第三個有能力在南極超低溫地區開展連續自動氣象觀測的國家。
河南鄭州市氣象臺2023年3月16日14時40分發布暴雪黃色預警信號:預計今天下午到夜里,鄭州市主城區、航空港區、上街區降雪量將達6毫米以上。為切實做好防范應對工作,根據《鄭州市防范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
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極冷鋼珠,首次制造出一種名為“中密度無定形冰”的全新形式的冰,其沒有整齊有序的晶體結構,密度與液態水的密度相同,有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水在低溫下的......
中國天氣網訊今明兩天(1月18日至19日),全國大部地區氣溫仍以回升為主,最高氣溫10℃線將北抬至河南北部到安徽北部一線。不過,冷空氣也即將再度活躍,19日至20日和22日至24日兩股冷空氣接踵而至,......
寒潮天氣結束后,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出現回暖。但是今天(12月3日),一股補充冷空氣又接踵而至,受此影響,今明兩天,華北、東北等地氣溫將走低,其中,吉林東部局地降溫幅度可達10℃以上,并伴有大風天氣,體感......
中新網大興安嶺10月13日電(王力記者姜輝)12日,中國最北端的現代化氣象綜合觀測科研基地——“北極明珠”氣象雷達塔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阿木爾林業局北極島景區正式開工建設。“北極明珠”項目由中國氣象......
9月15日,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氣象觀測專項計劃(“海燕計劃”)2022年西南氣象觀測試驗啟動會在京召開。本次試驗在中國氣象局指導下,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牽頭,聯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四川省氣象局等......
記者4日從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合作,對我國大豆花粉低溫保存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取得了新突破。這一研究成果實現了大豆花粉異季和異地應......
中央氣象臺2月22日06時繼續發布低溫藍色預警:受持續陰雨雪和冷空氣共同影響,我國南方大部地區氣溫將顯著偏低。預計22日08時至24日20時,云貴高原、江南大部、華南等地的日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偏低5℃......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陳溯)1月下旬以來,中國南方多地陷入持續濕冷寡照天氣。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未來幾天,南方的濕冷天氣還將持續,南方多地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偏低5℃以上,部分地區偏低7℃以上。由于......
中新網2月20日電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受持續陰雨雪和冷空氣共同影響,我國南方大部氣溫將顯著偏低。20日至22日,華南大部、江南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昨日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出現大到暴雨北方多地出現大風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