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逐步向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對整個傳感系統的能源補給、材料、通訊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戰。國內外開展了面向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的新能源技術研究,如太陽能、風能、溫差能和波浪能。相比于太陽能、風能和溫差能,波浪蘊藏著巨大能量,并且具有更大的時間和空間適用范圍。但由于波浪的運動是多向往復性運動,其運動隨機性的特征導致捕獲的能流不穩定,難以設計合適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的各級能量轉換裝置。新型、簡易、可持續的海浪能量收集系統的研制和開發逐漸成為了科技界關注的焦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朱光研究團隊提出了基于固/液界面摩擦起電和二維陣列電極發電集成的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高效率地收集轉換波浪能并用于驅動無線傳感電路定時發射無線信號。該工作利用二維陣列電極整流芯片集成結構設計將二維多方向運動的隨機波浪機械能收集轉換為電能輸出,在多種隨機波浪情況下均能高效率地收集和轉換波浪機械能。其結構優勢主要體現在:同種隨機波浪條件下,柔性摩擦納米發電機發電輸出隨著二維陣列電極的陣列數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較高陣列數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在多種隨機波浪條件下均可獲得較高發電輸出。實驗室條件下,有效面積為10cm*7cm 的柔性二維陣列集成摩擦納米發電機發電輸出驅動無線信號發射電路板發射無線信號,可實現53秒定時發射一次無線信號,基本滿足海洋監測的大范圍、近實時、全天候的監測能源需求。本研究提出的柔性摩擦納米發電機收集波浪能驅動海洋無線傳感信號發射,具有質量輕、成本低、環保節能和便于維護等優點,為實現遠洋長時間無人監護的網絡節點的供電問題和海洋遠程自供能無線傳感網絡系統的實現提供了新的供能方案,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實踐應用價值。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ACS Nano上(DOI: 10.1021/acsnano.7b08716)。
基于量子特性,電子自旋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可以廣泛應用于探測各種物理化學性質,如電場、磁場、分子或蛋白質動力學以及核或其他粒子等。這些獨特的優勢和潛在應用場景,使基于自旋的傳感器成為當前熱點的研究方向......
美國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研究人員受折紙啟發創造出一種新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有朝一日可用于檢測器官微小變形從而預測疾病,也可用于可穿戴設備和柔性機器人。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上。該論文通訊作者、南......
近日指出,力傳感器與編碼器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其中力傳感器感知并度量力,在人形機器人關節上具有應用,編碼器可測量旋轉角度與速度,可通過伺服系統應用于人形機器人中。從競爭格局來看,高端編碼器與多維力......
7月7日,記者從廣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生物醫藥學院教授趙肅清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首次制備出高親和力的可溶性環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劑(EC5026和TPPU)納米抗體,并用于開發靈敏的間接競爭......
及時有效地監測傷口愈合狀態對于傷口護理和管理至關重要。新加坡國立大學和A*STAR材料研究與工程研究所(IMRE)的研究團隊最近發明的一項技術,提供了一種簡單、方便且有效的監測傷口恢復的方法。研究成果......
基于手勢識別技術的可穿戴柔性電子設備在醫療健康、機器人技術、人機交互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頗具應用前景。研制性能優異的柔性應變傳感器是實現高性能可穿戴設備應用的重要基礎。傳感器的靈敏度決定可穿戴設備的感知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易建新副教授課題組近日在多維探測和識別的氣體傳感器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據悉,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易建新副教授課題組近日在多維探測和識別的氣體傳感器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據悉,研究......
為了防止意外傷害人類同事,許多工業機器人都有傳感器,可以檢測與人或其他物體的身體接觸。科學家們現在已經設計出一種高科技毛衣,為那些還沒有這種功能的機器人帶來了這種功能。這項技術被稱為RobotSwea......
用于監測極端環境的傳感器需要在高溫和惡劣的條件下提供可靠的測量。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壓電傳感器,可以在噴發的巖漿(地球上最熱的熔巖類型)的溫度下工作。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和國防--所有這些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