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1日晚通報:“海洋六號”科考船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于4月28日—30日展開聯合科學考察活動,其間兩船分別搭載的4500米級深海作業型潛水器“海馬”號遙控潛水器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馬冷泉”區進行聯合科學考察。
本次聯合科學考察是我國首次實施的兩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大深度潛水器的聯合深潛科學考察活動,為國產深海技術裝備的業務化協同作業發揮了先行示范作用。
“海洋六號”與“探索一號”科考船在“海馬冷泉”作業區會合后,共同實施了三次潛水器聯合深潛作業。聯合科考期間,“海馬”號開展對海底“冷泉”的綜合探查及取樣作業;“深海勇士”號查明海底“冷泉”的分布范圍、區域性特征、地形特征,并進行取樣等作業。
“海馬冷泉”位于我國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水深1350米—1430米,是“海馬”號于2015年3月發現的。“海馬冷泉”是我國管轄海域內發現的第一個大型活動性海底冷泉,為開展天然氣水合物系統成藏、冷泉生態環境乃至地球生命起源等前沿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窗口。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負責研制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鈦合金載人艙于10月21日在無錫通過驗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載人艙”項目負責人、項目組成員、金屬所專項任務處相關負責人參加了驗收會。全海深......
當載人潛水器潛入深海中,聲波成為穿透海水與水面聯系的唯一可用媒介。然而,海底聲信號到達水面后,受母船自身噪聲污染變得不再清晰。常規做法是使水面接收換能器遠離噪聲源,但這會給母船操控帶來不便。中國科學院......
7月17日,國內最大馬力無人遙控潛水器下線,主要用于對沉船沉物等進行應急救險、搜尋和打撈等作業。受訪者供圖國內最大馬力“深海機器人”下線7月17日,國內最大馬力的無人遙控潛水器......
17日,記者從中車株洲所獲悉,該公司旗下中車時代電氣上海中車艾森迪海洋裝備有限公司生產的國內最大馬力無人遙控潛水器,在上海下線。這是中國中車并購英國SMD公司后,在國內研制生產的首臺套深海裝備。它不僅......
27日,我國科考船“海洋六號”從東莞市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執行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兩項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分4個航段,預計120天,調查工區為西太平洋我國富鈷......
北京6月4日電,我國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4日結束為期2個多月的南海試驗性應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亞。本次科考任務成果豐碩,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407.7米。為了對潛水......
6月4日上午8點半,中國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結束為期兩個多月的南海試驗性應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亞。本次科考任務成果豐碩,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407.7米。為了對潛水器性能進行全方位測試,“深海勇......
今天(4日)上午8點半,中國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結束為期兩個多月的南海試驗性應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亞。本次科考任務成果豐碩,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407.7米。為了對潛水器性能進行全方位測試,“深......
新華社“探索一號”5月21日,燈光的照射下,海底幽藍靜寂、海雪飛揚。一串串珍珠般白色氣泡,不停地從海底汩汩冒出來。氣泡周邊滿眼的貽貝、蛤類和,蚌類等密密麻麻;半透明的阿爾文蝦、白色的鎧甲蝦、一簇簇管狀......
5月3日,歷時45天,航行6208海里,“大洋一號”船搭載最新研制的“海龍三號”“海龍11000”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圓滿完成2018年綜合海試任務,回到青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