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太陽活動影響地球大氣宇生放射性硫濃度的示意圖(太陽活動強烈時,太陽風較強,進入太陽系的宇宙射線強度變弱,導致宇生放射性核素產率變小)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42021002)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林莽研究員在宇生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和行星科學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宇生放射性硫示蹤太陽活動和強烈持久的厄爾尼諾事件(Cosmogenic radiosulfur tracking of solar activity and the strong and long-lasting El Ni?o events)”為題,于2022年5月6日在線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論文鏈接: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121550119。
宇生放射性核素(如鈹10、碳14等)由高能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和表生環境多種原子核(如氧、氮、氬等)相互作用產生,在地球多個圈層廣泛存在。對宇生放射性核素在自然樣品中的含量進行分析,可重建過去的高原隆升、地球磁場變化、太陽活動、空間高能事件(如太陽質子事件和超新星爆發)等大尺度的自然過程。但是,人們對現有數據的解讀存在爭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界缺乏一個可以準確模擬所有宇生放射性核素在大氣中核反應、化學轉化、物理傳輸、沉降等過程的綜合模型。
針對此問題,林莽研究員提出,被前人忽略的宇生放射性硫(硫35)是解決爭論的關鍵之一。本研究發現第24太陽周期(2008—2019年)中,大氣硫35濃度的長期變化與太陽活動吻合(圖),且受到了極端厄爾尼諾事件(2015—2016年)引起的區域大氣環流變化的影響。鑒于大氣含硫物質對酸雨、人體健康、氣候變化的影響,硫在大氣科學的研究遠比鈹等元素豐富和深入。該工作提出,大氣化學傳輸模型有望對硫35在大氣中的轉化、傳輸和沉降過程進行較為準確的模擬,從而制約硫35產率的核化學模擬結果,并推進多圈層宇生放射性核素化學傳輸模型的建立。這些工作對準確重建過去的天文、地磁和氣候事件,預測類似極端事件在未來的發生頻率和強度,以及評估其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科技的影響均有重要意義。
“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這道哲學命題,開啟了人類對系外行星與地外文明的探索。許多仰望星空、對宇宙抱有幻想的人,都思考過“地外文明是否存在”這個問題。1977年11月16日,科學家曾“......
名稱關于同意北京市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等10家單位放射性固體廢物貯存許可證信息變更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3-00033分類輻射源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3-02-15文號國......
2月13日,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四川天府新區舉行,標志著該中心正式入駐成都科學城。研究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為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argeHighAltit......
2022年無疑是太空年,世人驚嘆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奇妙圖像,看到了銀河系的黑洞,也見證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主要配置組裝完成。展望2023年,科學家們將探索更加遙遠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
2022年無疑是太空年,世人驚嘆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奇妙圖像,看到了銀河系的黑洞,也見證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主要配置組裝完成。展望2023年,科學家們將探索更加遙遠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日夜輪守、仰望星空,專門負責悟空、墨子號、夸父一號等科學衛星的綜合運控管理,被稱為中國科學衛星的“牧星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761.shtm◎實習記者張佳欣據英國廣播電視公司(BBC)報道,當地時間12月5日,世界最大綜合......
11月8日,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主要科學載荷之一——超冷原子物理實驗柜(簡稱超冷柜,CAPR)順利完成首次自檢,接下來將開展相關平臺任務。這是中國首個空間微重力超冷原子物理實驗平臺,也是繼美國后,全球......
直播時間:2022年11月11日(周五)14:00直播地址: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掃碼進入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觀看直播科學網微信視頻號將同步直播趣味開講中科院科學節成都分會場11日啟幕......
直播時間:2022年8月13日(周六)20:00~21:30直播地址:科學網微博直播間掃碼進入科學網微博直播間觀看直播科學網視頻號將同步直播科學網B站將同步直播科學網抖音將同步直播【導讀嘉賓】昌增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