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我國已初步建立起針對荒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質量監測與評估指標。這標志著我國荒漠生態系統服務將進入量化新階段。
荒漠生態系統是我國西北地區最主要的生態系統類型,在防風固沙、水文調控、氣候調節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盧琦介紹:“隨著環境的惡化,這一系統正在變得愈發脆弱。”
自2010年起,中國林科院、中國科學院和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重點開展了對荒漠生態系統服務監測和評估方法的研究項目。
據悉,目前我國林業科學家已完成了針對該項目的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育、文化游憩等重點內容的方案設計,以及有關資料和數據的收集。
這一項目不僅將評估荒漠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和潛力,還將進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荒漠地區水文調控、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育等方面的研究。項目組專家表示,其目的在于為干旱地區的生態補償機制、經濟發展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
“這一項目將改善生態系統管理,實現干旱區荒漠生態系統功能的恢復重建,并填補了我國在荒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定量評估方面的空白。”該項目專家咨詢組組長蔣有緒院士說:“該項目對于全面認識荒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空間格局、演變特征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促進公眾對荒漠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
“夢想成真”是所有人的愿望,科學家也不例外。為恢復喪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生態學家早期提出一個聽起來很美的“夢境”假說。他們援引美國奇幻電影FieldofDreams(中文譯作《夢幻成真》)中的一......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章家恩教授團隊在微塑料污染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環境國際》(EnvironmentInternational)。自20世紀......
三十多年扎根黃土地,三代科學家常駐鄉村田野,研發旱作農業技術,保障糧食穩產豐產,并建起了一座中國農業科學院山西壽陽旱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在山西......
近日,中山大學教授李文均團隊在荒漠特殊生境微生物暗物質資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npjBiofilmsandMicrobiomes。&nb......
美國科學家研究顯示,海洋熱浪對底棲魚生物量的影響有限。雖然某些情況下,短期熱事件之后確實會出現生物量減少,但這不是規律而是例外。這種變數出現的原因令人好奇。氣候變化被認為與極端溫度事件有關,這類事件對......
生態系統是復雜的動態平衡系統。一方面,植物個體一直處在生長變化中,個體間差異巨大,且鄰近個體間具有復雜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現為資源競爭);另一方面,由大量個體組成的植物群落一般具有穩定的結構特征(如林冠......
被譽為“地球之肺”的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碳庫”資源。在全球氣候變化和“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如何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守護好、利用好森林資源,......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隊員25日向記者介紹,他們開展的一項模擬試驗發現:草地退化土壤裸露將導致長江源區水土流失風險大幅增加,并呈現明顯區域差異。相關研究成果將為長江源區水土流失差異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上周,由于國際海底管理局(ISA)未能達成協議,導致國際水域海底采礦環境法規(以下簡稱環境法規)最終。觀察人士對此表示擔憂:針對電動汽車行業所需金屬的采礦作業,可能會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展開。研究人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