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帥等與清華大學翟薈小組合作,在超冷銣原子玻色氣體中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的基礎上,首次在實驗上成功確定自旋—軌道耦合玻色氣體在有限溫度下的相圖,標志著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這一重要實驗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該實驗成果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在4月初出版的《自然—物理學》雜志上。
此次研究人員首先利用拉曼耦合技術,人工合成了自旋—軌道耦合的超冷銣原子玻色氣體。通過改變系統溫度,他們首次觀察到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的轉變溫度在自旋—軌道耦合影響下的變化;在實驗上確定了磁性平面波相BEC到非磁性條紋相BEC在非零溫度下的相變曲線;同時觀察到在自旋—軌道耦合作用下,玻色氣體磁性的產生與BEC轉變溫度的一致性。科學家在這些現象的基礎上,比較完整地描繪出有限溫度下自旋—軌道耦合玻色氣體的相圖。
該發現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自旋—軌道耦合的玻色氣體的基本特性,展現了超冷量子氣體在相互作用效應和熱力學效應的共同影響下所產生的豐富的物理內容,是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的一項重要進展,充分顯示出量子模擬的強大功能。
經典的馮·諾依曼計算機架構中,數據存儲與處理分離。由于指令、數據在存儲器和處理器之間的高頻轉移,導致計算機發展的“存儲墻瓶頸”與“功耗墻瓶頸”。能否模仿人類的大腦,構建新型器件實現計算和存儲一體化,完......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管習文、博士研究生何豐、研究員姜玉鑄與中科院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美國萊斯大學教授RandyHulet和浦晗合作,通過量子可積系統理論,得到......
磁性量子材料的缺陷工程及其局域量子態自旋的調控,有望用于構筑未來實用化的自旋量子器件,是目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近年來,基于過渡金屬的籠目晶格(kagomelattice)化合物成為揭示和探......
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對微波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寬頻化、低功耗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在通訊、雷達、導航、遙感、以及醫療等領域,微波振蕩器一直是微波系統不可替代的核心器件。然而,當前主流的微波振蕩器,包括耿......
如何利用全電學方法實現磁性薄膜的確定性磁矩翻轉,一直是研發自旋電子學器件的挑戰性難題之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實現磁矩確定性翻轉的方式發生了階躍性的變化,極大地推動了自旋電子學核心器件——磁隨機存儲器......
如何利用全電學方法實現磁性薄膜的確定性磁矩翻轉,一直是研發自旋電子學器件的挑戰性難題之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實現磁矩確定性翻轉的方式發生了階躍性的變化,極大地推動了自旋電子學核心器件——磁隨機存儲器......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師領導的國際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自旋電子存儲裝置。與現有商用自旋電子存儲器相比,新設備操控數字信息的效率以及穩定性分別提升了20倍和10倍,有望加速自......
量子自旋液體是存在于量子阻挫磁體中的一種新型物質形態,它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其中蘊含著各種分數化的元激發。然而,作為拓撲序的材料實現,量子自旋液體一直以來就因其不存在局域的可觀測量而成為實驗探測上的“痛......
量子自旋液體是一種即使在零溫下也不會發生對稱性自發破缺的量子物質形態,其基本概念最早由諾貝爾獲得者P.W.Anderson在1973年提出。之后,人們嘗試利用自旋液體來解釋高溫超導的現象。近年來,隨著......
據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官網近日報道,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首次直接“看到”拓撲絕緣體和金屬中電子的量子自旋現象,為未來研發先進的量子計算組件以及設備鋪平了道路,距離實現量子計算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