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承擔的“高準確度原子光學頻率標準儀的研制與開發”課題,順利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驗收。該課題建立了鍶原子塞曼減速器和激光冷卻囚禁裝置,研制了寬帶鈦寶石飛秒光梳和鉺光纖光梳,完善了多個次級光學頻率標準,掌握了鍶原子光鐘和光纖光梳研究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為鍶原子光晶格鐘和光纖光梳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
據了解,該課題是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科學儀器設備研制與開發”項目中的一項,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等4家單位共同承擔。該課題主要圍繞國際計量學時間頻率標準領域的熱點前沿方向——冷原子光鐘和飛秒光梳,開展鍶原子光晶格鐘、飛秒光梳和次級光學頻率標準3個子課題的研究。
時間頻率作為一個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在國民經濟、大眾生活、國防建設和基礎科學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高準確度時間頻率基準鐘的研制,是保證國家時間頻率計量體系獨立完整性的關鍵,關系到國家的核心利益。與現行的銫原子鐘比較,光鐘具有實現更高準確度的潛力,被公認為下一代時間頻率基準。開展光鐘研究已成為近年來國際計量科學研究的新熱點,目前全球已有30多家單位開展此類研究。用光鐘替代現行的銫原子噴泉鐘來重新定義秒,可以顯著提高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
據課題負責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方占軍介紹,光鐘主要包括冷原子光晶格鐘和單離子光鐘兩大類。經過3年的科技攻關,目前該課題組掌握了鍶原子光鐘和摻鉺光纖光梳研究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并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研究建立了鍶原子塞曼減速器和激光冷卻囚禁裝置,首次實現461nm藍MOT;研制了窄線寬689nm外腔半導體激光器,初步實現689nm紅MOT,轉換效率達到20%;研制了摻鉺+光纖飛秒激光振蕩器、放大和高非線性光纖擴譜裝置,在國內首次得到載波包絡頻移信號f 0,信噪比40dB;完善了633nm、543nm、612nm和532nm次級光學頻率標準,建立了完整的光學頻率量值傳遞體系等等。
高準確度原子光學頻率標準儀的研制與開發課題的順利完成,為我國鍶原子光晶格鐘基準裝置的進一步研究、建立我國基于光鐘的新一代時間頻率計量體系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對于我國在2019年后秒的重新定義問題上爭得發言權和主動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記者劉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冷原子實驗團隊利用原子干涉儀等量子傳感工具,成功測量了國際空間站的細微振動。這是科學家首次使用超冷原子檢測太空環境的變化。相關論文發表于13日出......
英國巴斯大學物理學家開發出新一代特種光纖,以應對未來量子計算時代出現的數據傳輸挑戰。該成果有望推動大規模量子網絡的擴展。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應用物理快報·量子》上。量子技術備受期待之處,在于它能以前......
應用的特種光纖問世 明亮的光線通過新設計的光纖傳導。圖片來源:卡梅隆·麥克嘉里/英國巴斯大學科技日報北京7月31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巴斯大學物理學家開發出新一代特種光纖,以應對未來量子計算......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秦玉文領導的研究團隊依托通感融合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多模光纖的非正交光信息復用傳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
導讀光纖是當今社會的信息神經,隨著5G通信時代的到來,加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發展,光纖通信的地位還會越來越重要。對高速網絡的迫切需求,使全球的光通信產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在科技發展及多......
在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向5G-A演進的同時,固定網絡技術同樣也在穩步向前。近期,ETSI(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重磅發布《F5GAdvanced代際標準》(《F5GAdvancedGenerationDef......
手機爆炸,電動汽車行駛或充電過程中起火引起的火災事故在生活中經常可見,令人擔憂。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金華教授、王青松研究員團隊與暨南大學郭團教授團隊研制出一款可植入電池內部的高精度光纖傳感器。研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子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郭海濤團隊在中紅外空芯反諧振光纖(HC-ARF)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科研團隊基于自研的硫系玻璃材料研制出一款有效模場面積超7000......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57.shtm科技日報北京1月15日電(記者張夢然)日本郎美通公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分布式反......
12月12日上午,記者從武漢東湖高新區獲悉,隨著開市祥鑼的敲響,“國內光纖環第一股”武漢長盈通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作為一家科技企業,長盈通致力于開拓以軍用慣性導航領域為主的光纖......